以实干担当,铺就乡村振兴“快车道”

WSN
创建于2024-11-26
阅读 24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乡村振兴,是时代赋予的重大使命,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承载着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关乎国家发展大局。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加快乡村振兴发展势在必行且刻不容缓,唯有多方合力、真抓实干,方能绘就乡村壮美新画卷。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硬核支撑”。当下,不少乡村仍深陷传统农业泥沼,种植养殖粗放、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农产品“增产不增收”。要打破这一僵局,需深挖本土特色,立足山水人文、民俗技艺等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农产品深加工等多元业态。一方面,地方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出台税收优惠、信贷支持政策,吸引人才返乡、资本下乡,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将小农户嵌入大产业,共享产业增值收益;另一方面,借助科技创新赋能,推广智慧农业,通过精准种植养殖、智能仓储物流,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品质,让乡村产品“走出去”更顺畅,在市场浪潮中站稳脚跟,鼓起农民“钱袋子”。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长期城乡二元结构致使乡村人才失血严重,“空心村”“老龄化”问题突出,缺乏创新活力与发展后劲。吸引人才回流,关键在筑巢引凤、厚植沃土。一方面,要改善乡村基础条件,补齐水电路气网短板,完善教育医疗文化设施,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让乡村成为安居乐业之地;另一方面,搭建干事创业平台,设立乡村创业园、众创空间,提供项目孵化、技术指导服务,举办各类技能培训、创业大赛,挖掘培养本土“田秀才”“土专家”,同时感召在外游子、高校学子、退伍军人投身乡村,施展才华抱负,为乡村注入新鲜血液,激活内生动力,形成人才汇聚“强磁场”。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曾经,部分乡村为求发展“重经济、轻生态”,垃圾围村、污水横流、土壤污染,乡村“颜值”受损,乡愁难觅。守护绿水青山,要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强化生态治理。加大环保投入,建设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站,推行垃圾分类、污水集中处理;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广绿色防控、有机肥替代化肥,守护土壤健康;保护乡村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完整性,修复湿地、林地,打造生态廊道、绿色景观。同时,将生态与文旅深度融合,开发乡村生态游、康养游,让乡村既有“生态美”又有“经济富”,成为诗意栖居的家园,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曲”。

乡村振兴征途漫漫,道阻且长,但只要握紧产业、人才、生态三把“金钥匙”,一棒接着一棒跑,一茬接着一茬干,定能激活乡村发展“一池春水”,让广袤乡村焕发出勃勃生机,在新时代征程中熠熠生辉,托举起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

阅读 24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