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可人畜共患,多器官易受累,肺结核占比约 85%。
其主要经呼吸道传播,患者发声时含菌飞沫喷出,他人吸入易染病,一传染者一年内可使 10 - 15 人感染。
与患者密切接触者、艾滋病毒感染者、免疫力弱、糖尿病、尘肺患者及老年人等属高危人群,需定期筛查。咳嗽咳痰超两周者为易感高发者,感染后若未规范治疗,易发展成活动性结核病,致复发耐药,加重治疗与传染风险。症状有咳嗽带血、低热盗汗等,超两周且咯血者需速就医。
人类普遍易感,我国约五分之一人口已感染,发病取决于病菌毒力数量与人体抵抗力。
易感高发人群分两类,一是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二是免疫力低者,如艾滋病患者或病毒感染者等。
老年人发病治疗有特点,发病至治疗间隔长,因症状不典型,疲劳、食欲体重变化常被忽视,且肺部多有基础病易混淆。治疗时还面临药物相互作用,慢性病用药与抗结核药可能冲突,医生需精准控量。
治疗以化学药物为主,一线药物对普通肺结核效果好。治疗需遵循 “早、规、全、联、适” 原则,患者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规律用药,否则易耐药,治愈率降低。普通肺结核疗程约六个月,坚持服药治愈率超 90%,不可症状缓解就停药,以免复发耐药。
预防上,感染后发病概率约 10%,接种疫苗与良好生活习惯可防。我国新生儿免费接种卡介苗,可降儿童重症发病风险。日常要均衡饮食、劳逸结合、勤通风、戴口罩,老年人应定期体检。
市民要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遮挡,纸巾捂口鼻后扔垃圾桶,无纸巾时对胳膊肘打喷嚏,用手捂后及时洗手。
结核病发病后 90% 病灶在肺,引发发热、咳嗽咯血等,损害肺部,病菌还可扩散引发并发症。结核分枝杆菌微小,可经空气传播,入体后难被免疫细胞根除,潜伏期不定,抵抗力弱者更易受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