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属于国家乙类传染病。我国高发,鼠类为主要传染源,人群均易感。具有起病急、病情重、病程长、病死率高、流行范围广的特点。潜伏期一般为2-3周,早期与普通感冒相似,易发生误诊造成严重后果。
流行性出血热传染源是什么?
主要传染源是野鼠及家鼠,通过这些动物的血及唾液、尿、便排出,鼠向人的直接传播是人类感染的重要途径。我省以关中地区(包含西安、咸阳、渭南、宝鸡等地)的出血热发病率最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每年有两个发病高峰,4~6月 (或5~7月)会出现一个小高峰,在10月~次年2月会出现一个大高峰,现在正值出血热发病的高峰期,因此要做好防范工作。
流行性出血热临床表现有那些?
人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相关病毒后潜伏期一般为7-14天。典型临床表现具有三大主征:发热:38-40度,持续3至7天,一周以上也不少见。三痛:全身酸痛、腰痛、头痛,少数患者出现眼眶疼痛(头痛、眼眶痛、腰痛被称为 “三痛”)。三红:颜面、颈、胸等皮肤充血潮红,重者呈酒醉貌,称为“三红”。严重的可出现肾损害、休克,重要脏器出血甚至死亡。
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防鼠灭鼠是预防本病流行的关键。可采用粘鼠板灭鼠,堵塞鼠洞,防止野鼠进入室内;也可投放毒饵,门口采用防鼠板、下水道口加铁丝网等防止老鼠进入;也可用鼠笼鼠夹进行捕鼠灭鼠。
疫苗接种是防控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最有效措施;接种人群:高发地区16-60岁的适龄人群及工作生活中经常接触鼠类的高危人群。
加强个人防护防止接触传染 必要时出门戴口罩,做好手部清洗和消毒,不吃生、冷食物,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高峰期尽量不去野外老鼠有可能生存的地方游玩,避免在野外荒草地上坐卧、露营。避免与老鼠排泄物(尿、粪)或分泌物接触。
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和食物保藏等工作,杜绝病从口入;粮食、食品等应储存在严密无缝的容器内,并加盖以防鼠污染,切勿暴露堆放。
通过今天的分享,相信大家对流行性出血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请大家记住,预防总是胜于治疗。让我们从日常生活做起,积极采取防鼠灭鼠措施,及时接种疫苗,加强个人防护,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让我们携手努力,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让流行性出血热无处遁形!
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拥有健康的体魄,快乐地成长与学习!
-END-
来源:保健室
编辑、发布:学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