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山校区二年级语文组第七次教研活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通过本次教研活动,不断探索和优化教学策略,提升课程实施的效果。2024年11月22日上午,鹿城小学小花山校区二年级全体语文教师,开展了本学期第七次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是教师之间进行专业交流和分享经验的平台,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和提高。通过参与教研活动,教师可以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此次活动是《道德与法治》研讨,主讲教师冯菊艳老师紧扣《道德与法治教学建议》 及EEPO课堂教学的评价方式两个主题,与年级组教师分享,并组织教师各抒己见,探究讨论。
一、道德与法治教学建议
小学阶段是孩子道德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品质,塑造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冯菊艳老师紧扣《道德与法治》教学建议,从五个方面进行分享,大家共同研讨,各抒己见,进一步明确了怎样才能上好道德与法治课。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准备
三、教学方法
四、教学资源
五、教学评价
教研活动教研是一次灵魂的唤醒,也是一次诗意的修行。“教育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准备、行动、反思。”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二、EEPO课堂教学评价方式
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能提升教学质量,增强教学针对性,激发学习动力,培养学习能力,优化课程资源配置,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智慧的升华与总结。因此,课堂教学评价是教研活动最关键的一环,我们应有针对性的进行。
EEPO有效教学法共有十大主流课型,针对不同的课型特点,我们有五种不同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经典性评价、项目性评价、流程行评价、单要素性评价和学科性评价。
此次研讨,冯老师主要带领我们重温“经典性评价”和“项目性评价”。
“经典性评价”应紧扣“三性”、“三动”进行评价,即:知识性、创造性、个性、主动、能动、互动,它是一个方向性、原则性、框架性的评价,适用于任何课型。
“项目性评价”主要针对要素组合课型,从学生在课堂的看、听、讲、想、做、动静七个方面评价教师的教学设计、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知识强化和课堂实效等方面,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评价。
此次教研活动是在新课标、新高考、新课程的背景下,针对《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的一次有益尝试,为教师们提供了共研讨、共学习、共成长的平台,有力促进了小花山校区二年级全体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
“研”语赞芳华,聚力共成长,在新课程理念、新课标要求的背景下,我们会在教研之路上砥砺前行、大胆创新,深化课程主题意义、落实化学核心素养,为教育赋能。教无涯,研无尽,研前有准备,研中有碰撞,研后有思考,教育之花会愈发灿烂!
一审一校:徐永丽
二审二校:席艳玲
三审三校:王跃明
监 制:李文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