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宝宝大便的那些事!

许昌中医院儿科
创建于昨天
阅读 38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门诊上经常遇到家长咨询关于孩子大便的问题,大便怎么多了?大便怎么少了?大便怎么这么硬?大便怎么这么稀?大便颜色是绿的是着凉了吗?大便为什么有奶瓣?大便怎么这么臭?大便怎么有泡沫?今天这一期就来聊聊你家宝宝的大便问题吧!

1.大便是怎么形成的?

      图片完美的解释了大便的一生,从食物入口经过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后进入胃肠内,被胃液、胰液等分泌的酶转变成能溶于水的物质,这就是消化。消化后的食靡进入小肠内,营养物质和水被小肠吸收,剩下的食物残渣便进入到大肠,大便在大肠内再经过水分的吸收后变干,最后经过肛门排出体外,这一过程大约需要12小时。

2.大便的量和次数问题。

      正常的次数是多少量呢?这个没有确切的数据,无论是一天1次,2天1次,几天1次,只要没有腹胀、腹痛,大便性状是软的,都是正常的。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肠道上部的疾病,会出现消化吸收不好,导致食物残渣进入肠道,但由于肛门能控制住便排次数,故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但每次量较多。肠道下部的疾病会导致大便中水分增多,出现稀便甚至水样便,而肛门控制不住稀便,故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但每次量少。

3.大便的性状问题。

      家长可以对比看看自家宝宝大便的性状。大便是软是,取决于水分的多少。就年龄而言,小婴儿的大便是糊状便,含水分较多。随着年龄增长,儿童和成人的大便会呈香蕉状便。从图片中看到,如果宝宝的大便是类型1-3,提示大便较硬,如果伴随排便时有难受表现,则考虑便秘。类型4是最好的大性状。类型5也能接受。类型6为小婴儿的大便。类型7则提示腹泻。

4.大便的颜色问题。

      在大便的一生图中,有一个环节是胆汁的加入,这就是大便颜色的关键。胆汁是在肝脏内产生,因其里面有胆红素(黄色),决定了肝胆汁是黄色的。胆汁在胆囊内浓缩储存,浓缩后的胆汁形成深绿色,正常情况下,肝胆汁和胆囊胆汁都会排入肠道内,但以胆囊胆汁为主,故食物最开始被染成黄绿色,随着食物向下排,胆汁稀释后显现出胆红素的黄色,食物再向下走到回肠下端和结肠处,经过细菌的影响作用下,胆红素被还原成胆素原,胆素原本无色,但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后形成粪胆素,而粪胆素是黄色的,所以正常大便就是黄色。

      有时候食物的颜色会影响大便颜色。例如吃了绿叶菜会导致大便偏绿,补铁剂后大便可以是绿色的(二价铁多),也可以是黑色的(三便铁多),火龙果、辣椒、甜菜、胡萝卜吃了会导致大更呈红色。所以如果出现颜色异常,就先回想一下是否跟饮食有关。

5.大便的气味问题。

      正常情况下如果饮食均衡,大便是没有什么味道的,但如果出下以下情况:

①臭味:有的家长说白家宝宝大便特别臭,其实是因为蛋白质摄入过多,没有被消化吸收的蛋白质进入大肠后,在肠道菌群的作用下,分解成吲哚、氮、硫等,这就是大便臭的来源。
②酸味: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糖类在肠道内发酵产生酸味。
③腐烂、腥臭味:肠道细菌感染后,特别是痢疾杆菌感染,会出现腥臭味。
6.婴儿期的大便。

      由于婴儿期喂养方式的不同,大便也会有所差异。具体表现如下:

      母乳喂养:大便特点是性状便稀,次数较多,有时是绿色,味道不臭。因为母乳中乳糖较多,进入肠道后多被乳糖酶分解利用,小部分被细菌分解变成乳酸,乳酸会导致肠道内渗透压升高,水向肠道内移动,刺激肠蠕动并稀释大便,导致大便稍稀,次数较多,一般每日1-7次或1-2周一次都是正常的。且因为大便排的太快,带着胆汁的颜就出来了。母乳喂养的大便剁成酸性,肠道菌群能氧化胆红素变成胆绿素,胆绿素是绿色的,大便也就成绿色的。

      配方奶粉喂养:大便特点是性状较母乳喂养稠一些,次数较少,呈淡黄色或褐色,味道臭,有时夹奶瓣。因为配方奶粉中的蛋白质(酪蛋白)比母乳多,蛋白质遇到胃酸会变性产生凝乳,就是奶瓣,有利于消化,但如果奶辨进入肠道后未被完全吸收,就会被排出来,被肠道细菌分解后产生氮气、硫化物等产生臭味。

      添加辅食:宝宝的大便会稠一些,但还是糊状,颜色也会变得更深些,且会有臭味。如果添加淀粉类物质(米粉、土豆泥等)过多,可能因糖不能完全被吸收,导致肠道内渗透压升高,大便变稀。如果添加蔬菜泥时大便中有少量菜泥,大便性状正常,则提示肠道正在适应中。若大便特别稀,出现大量菜泥,则提示吸功能不好,可以晚些再添加。

7.常见异常的大便。

     大便异常有如下表现:次数明显增多(腹泻)或明显减少(便秘),性状改变(水样便、黏液便、蛋花汤样便、豆腐渣样便等),颜色异常(白陶土样便、黑便、血便)。如果出现以上情况,需要立即去医院就诊。

阅读 38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