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只道是寻常———回忆邬越小学(三)

阿凡玲
创建于11-17
阅读 456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不怕大家笑话,我读了两个四年级!

  不是身体方面的原因,终究还是成绩“不听我的话”——第一个四年级毕业考试时,语文成绩只有六十多分,属于典型的“跛腿子”。因此,作为“陪学教练”的妈妈强行给我“踩了一脚刹车”——让我留级。为此,84年那个暑假,我一直闷闷不乐,对妈妈“耿耿于怀”!

  这两个四年级,有变,也有不变。变的是教室,因为84年暑假期间,学校将所有旧教室全部拆除新建;不变的是任课老师,教语文的还是江培银老师,教数学的还是徐焕章老师。

  徐焕章老师是班主任,教好数学课之余,他经常用一些带有“乡土哲学”气息的俏皮话教化我们。

  比如,告诫学生不要从小养成小偷小摸的习惯时,徐老师说:“小时候偷针,长大了偷金!”,还给同学们讲“一个从小受到家庭的溺爱经常小偷小摸的男孩子,长大后犯下滔天大罪被判死刑,临刑前怨恨妈妈小时候管教不严恼羞成怒咬伤妈妈”的凄惨故事,大家印象非常深刻。一年之后,学校组织全体同学去岳口电影院看《少年犯》,返校途中,程远新校长要求同学们谈观后感,大家不约而同地说起了徐老师讲的这个故事。

  号召同学们努力学习时,徐老师说:“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鼓励学生持之以恒时,徐老师说:“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教育同学们自尊、自爱、自重时,徐老师说:“人有脸,树有皮,狗子无脸舔簸箕。”小时候,奶奶常在我耳边唠叨这句话。

  针对某些学生取得了一点成绩便骄傲自满的情况,徐老师说:“满罐子不荡,半罐子波浪波浪!响水不开,开水不响,这样不行咧!”

  看到个别学生不思进取、随波逐流时,徐老师就说:“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小心滑到沟里去了!”

  江培银老师清雅潇洒、锦心绣口、禀性恬淡,诲人不倦。

  江培银老师曾经对同学们提出一个忠告:字典是学习语文最好的工具,可比托塔李天王的“照妖镜”,认不得或认不准的字好比“妖怪”,用它一“照”就“现出原形”了。他让同学们人手一册《新华字典》,人人都要主动、熟练使用字典。书本上、年画上、对联上、报纸上、杂志上、烟酒商标上凡是不懂的字和词,都要认真查字典,了解其读音、笔画和含义,并且能用它组词、造句。这句话我奉行了一辈子,可惜没有传给我的丫头,因为后来她喜欢用手机百度。

  江培银老师指出: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动作等都可比喻。比喻能够更加形象、生动地表现你想描述事物的特点,堪称句子的化妆品、魔法棒。形象贴切,富有新意的比喻可以为作文增色不少。语文课本上贺知章《咏柳》中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杜牧《山行》中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就是经典的比喻句。

  有一次,江培银老师给我们上作文课。写下作文题目《秋天的田野》之后,江老师就别出心裁地带领全班同学到学校周边几个村组的农田里慢慢地转了一圈。同学们簇拥着他一路聊天一路步行,江老师不停地挥动手臂,引导大家东看西瞧,南闻北听,拈花嗅蕊……。回到教室后,江老师让同学们把看到的、听到的、嗅到的、感受到的如实写出来。于是乎,同学们个个下笔有如神助,连平时最怕写作文的军同学也被江老师写下评语:“很有进步!”

  记得批改我的一篇作文时,江培银老师修改了其中了一个句子,换成“如同黑暗中艰难跋涉的人突然看到了一盏灯一样!”。从此,我便将这句话存在了心间。现在回想起来,我句话就是我写作文一个美妙的拐点。

  有一天,原定的体育课突然下起了雨,同学们只得怏怏地回到了教室,江培银老师趁机给我们讲起了古人“对对子”的故事。从“以父作马,望子成龙”讲到“稻草缠秧父绑子,竹篮提笋母抱儿”、再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一担烂泥拦子路,两旁夫子笑颜回”、“山石岩下古木枯,此木为柴;白水泉边女子好,少女真妙”。还有“拆字”、“嵌字”、“回文”、“集句”等,同学们一下子就被吸引了,个个全神贯注,听得津津有味,纷纷叫嚷着说“还有呢?还有呢?”

  江培银老师还告诉同学们,写好作文,平时要多积累素材。要多看课外书、杂志(江老师为我们订阅了《少年文艺》、《故事会》),多背古诗词。所有的好素材都可以“没收充公”、“借了不还”、为我所用!

  为此,江培银老师让同学们专门准备一个《摘抄本》。除了摘抄唐诗、宋词,摘抄课外书或杂志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段落之外,江老师还要求同学们寒假期间抄春联。诸如“山清水秀风光好,人寿年丰喜事多”、“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长风万里佐龙吟,明月一轮留兔影”。

  同学们用摘抄到的好词句来点缀自己的作文,写得不亦乐乎。江培银老师多次对大家的作文给予好评,同学写得就更带劲了!

阅读 456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