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原野上,总有一些身影如巍峨的山峦,屹立不倒,他们便是那群令人敬重的老教师。“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恰似这千古名句所云,即便岁月的车轮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悄然驶过,留下长长的辙印,却丝毫未曾磨灭他们内心对教育事业的炽热火焰。今日,于这公开课的舞台之上,他们再度抖擞精神,以饱满的热情和深厚的学养,准备谱写一曲属于自己的教育新乐章。且让我们把目光聚焦于此,共同见证那智慧与经验碰撞出的耀眼火花,聆听那在时光深处回荡的教育新篇。
1.吴帮育老师执教的六年级数学《百分数的意义》一课。
课上,通过思考“怎样比较这三场比赛的投篮情况”这一开放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应该比较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在具体比较的时候,借助通分的旧知,感悟出为了便于统计和比较,把它们都化为分母是100的分数,再顺势指出可以写成百分数的形式,从而展开百分数读写的教学,引导学生对这几个百分数表示的具体含义进行初步感知。
在辨析中促使学生逐步进入深度思维,让学生在认知冲突中体会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学生在获取更多信息的同时加强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感受到将分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更容易比较,真切地体验到了百分数的价值。
在试一试中,巩固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揭示百分数的不同名称。
通过一系列练习,进一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百分数的意义。首先,数形结合帮助学生明确百分数与“1”之间的大小关系,初步感知百分数在不同情境下可能出现的形式,接着通过具体题目,引导学生思考分数与百分数的关系,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对于千分数、万分数的学习,教师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与思维的深度,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2.林庆老师和董玲燕老师同堂异构执教的一年级数学《十几加几和减几》一课。
两位老师通过复习 10 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唤起学生已有的计算经验,强化他们对基础加减法运算的熟练程度。这不仅能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还能让学生在熟悉的知识领域中建立自信,更顺利地进入学习状态。当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回答这些问题时,他们对数字运算的敏感度和自信心会得到提升,从而以更积极的态度迎接后续挑战。
两位老师充分利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孩子们理解算理。通过让孩子们动手摆小棒,直观地展示了十几加几和减几的计算过程。例如,计算13+2时,孩子们先摆出1捆和3根小棒表示13,再加上2根小棒,很容易就得出了15。这种直观的操作方式,让孩子们深刻理解了个位与个位相加的算理。同时,老师们还借助计数器,进一步加深孩子们对算理的理解,让孩子们在拨珠子的过程中感受数的变化,明白十位上的数不变,个位上的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
练习环节形式多样,富有层次。基础练习中,孩子们通过完成课本上的习题,巩固了十几加几和减几的计算方法,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在拓展练习中,老师们设计了一些有趣的实际问题,如“小明有12颗糖,小红又给了他3颗,小明现在一共有几颗糖?”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了他们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众人拾柴火焰高,课后,全体数学老师进行了积极热烈的互动交流,充分发表了不同的见解。
整堂课展现出了各位教师们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与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环节设计精巧,过渡自然流畅。从课堂导入时巧妙地联系生活实际,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到新知识的逐步展开,教师们讲解清晰透彻,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然而,教学是一门不断追求完美的艺术,此堂课也有可提升之处。例如,在授课讲解上,可以进一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给予他们更多表达与展示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此外,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方面,可适当增加一些互动性更强的教学软件或工具,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活动总结
当公开课的最后一声铃响落下,余音却仍在心头久久萦绕。老教师用他们的行动诠释着,教育不是青春的专利,而是一场贯穿生命的坚守与热爱。他们在这方舞台上绘就的新篇,将如同一盏明灯,照亮后来者前行的道路,激励着更多教育者怀揣初心,砥砺奋进。岁月或许会更迭,但这份对教育矢志不渝的精神,将永远镌刻在教育的历史长河中,成为不朽的传奇,供我们敬仰、学习与传承,让每一位踏入教育领域的人都深知,只要心怀热忱,无论何时何地,皆能在教育的天地里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
——END——
图片: 潘诗婷
编辑:陈育娟
审核:杜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