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2024)’”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心得体会
为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引领教育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发展方向,提升教师团队信息素养,2024年11月20日至23日,“国培计划”信息技术应用指导能力提升培训活动在北京天通苑黄河京都会议中心开展,河南省信息化管理团队百名教师前来交流学习。
开班第一课:毛杰厅长在中原名师高级研修班讲话。毛厅长的讲话中,先是用“情、品、专”三个字,又用“德、能、勤、绩、廉”五个字展开,还提及包含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评价观等内容的几句话,为我们树立了教育理念方面的标杆,指导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多方面素养的培养和正确观念的树立。
李玉顺教授强调了强国进程中教育创新的重要性。教育数字化已成为我国教育强国战略的关键突破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需以改革创新为驱动,全面提升教育治理水平。在此背景下,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核心素养导向的育人模式逐渐确立,课堂教学也在技术赋能下向高阶化发展,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综合素养培养。教育数字化转型全方位影响着育人方式。学校课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和治理方式等均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发生系统性变革。深度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成为主流趋势,管理决策更加科学化,研究范式和服务模式也实现了创新发展。课程标准以核心素养为核心不断优化,注重跨学科主题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昌平一中的 “三三五” 课程体系和《咖啡云南》混合式课程等实践案例,充分展示了学校在课程创新方面的积极探索,有效推动了教学模式的变革。
张攀峰教授关于《探索数字化转型新路径构建区域教育新体系》的分享,使我们站在更宏观的角度审视区域教育的发展与变革。明白了数字化转型对于构建全面、高效、公平的区域教育体系的重要性,也激励我为推动区域教育进步贡献力量。
石群雄教授认为,数字化转型给教育带来诸多优势,如提高教学效率、拓展教学领域、促进教育公平、强化自主能力、促进教师发展等。然而,这一过程也面临数据安全、数字鸿沟、能力缺乏等挑战。例如,数据管理不当可能导致信息泄露,部分师生在技术应用上存在差异,教师对数字化转型认识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
面对 AI 时代,教育需要明确目的,深入理解学习本质和过程。中国式刷题模式在未来或失优势,教育应培养学生爱提问、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等能力,建立人工智能思维,实现人机协作,同时更新课程观、教学观、人才观和评价观,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教育界需积极应对挑战,抓住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推动教育变革,为学生创造更优质、高效、公平的学习环境,助力学生在未来社会中立足发展。
杨素红教授指出,借助人工智能辅助教学系统,教师能针对学生需求和进展自动生成个性化教学方案,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同时可实时获取最新教育研究成果和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教师需利用技术推动学生学科学习,考量教学内容的延伸与拓展以及与跨学科教学的融合,掌握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准确评价的方法,不断优化教学效果。
丁玉海教授指出,校本应用考核内容涵盖 “学”“研”“用” 三个方面。“学” 包括学习考勤、证书作业和提交成果;“研” 涉及研修考勤、研修证书或记录以及研修课例或课程;“用” 则需制定优质课评课标准和课例库建设要求。
考核由专家团队、指导团队、管理团队、教研组评、同行间评和自我评价共同参与,各方职责明确。考核方法遵循目标导向,重点任务必有考核,先完善考核机制再优化,形成 “闭环” 管理。
北京教育学院陈丽围绕基础教育教学成果提炼展开深入探讨,强调其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意义。
基础教育教学成果提炼包含多方面内容。教学成果需符合国务院《教学成果管理条例》规定,具备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实效性和影响力,涵盖学校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成果提炼则是从实践推出一般性结论的研究过程,包括成果命名、提炼结构化操作体系、提炼主要观点举措及其结构等层次。成果命名有本质概念构建法、关键词提炼法等多种技巧;提炼结构化操作体系需明确要素、结构并可视化;提炼主要观点及其操作结构可通过具体案例学习。影响成果提炼的因素主要有理论背景、思维方式和实践基础。提升学识需掌握研究问题的理论基础,避免实践低层次。思维方式方面,分析、发散、系统、辩证、创新等思维有助于成果提炼。实践中要深化探索,丰富教学实践,常进行成果提炼,可采取团队作战、课题引领、借力而为、小步迭代等策略。
此次外出学习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领域正在发生深刻的、全面的、数字智能化变革,以及我校在这一变革进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推动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我思考了以下几个问题:1、探索数智融合的教学模式。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有效融入课堂教学,如利用智能教学系统实现个性化学习推荐、智能辅导和精准评价,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开展跨学科教学研究,探索如何借助数字技术打破学科界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例如,组织教师共同设计跨学科融合课程。2、推动课堂教学创新实践。带头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教学创新实践,积极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辅助教学设计、课堂互动和作业批改等环节,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个性化的学习支持。组织教师开展教学观摩和研讨活动,分享教学创新经验和成果,共同探讨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推动全校课堂教学创新氛围的形成。3、组织教师培训与学习。根据教师的不同需求和水平,制定分层分类的教师数字素养培训计划,涵盖数字技术基础知识、教学应用技能、数字化教学设计等方面,确保每位教师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鼓励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学习,共同探索数字化教学的有效路径。定期组织教师分享会,让教师们分享在教学中应用数字技术的成功案例和心得体会,促进共同成长。
面对 AI 时代,教育需要明确目的,深入理解学习本质和过程。中国式刷题模式在未来或失优势,教育应培养学生爱提问、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等能力,建立人工智能思维,实现人机协作,同时更新课程观、教学观、人才观和评价观,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教育界需积极应对挑战,抓住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推动教育变革,为学生创造更优质、高效、公平的学习环境,助力学生在未来社会中立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