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倾听,
都是为了积攒奋进的力量;
每次相聚共学,
都是为了更好的出发;
每次起航,
都是为了追求梦想。
上午场
用挚爱 做教研路上的耕耘者
图为王春娇老师
董卿老师在《朗读者》中曾说: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有了雨;春遇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有了生命。11月23日上午,在王基宁老师热情洋溢的开场中,我们“遇见”了来自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保亭中学,正高级教师——王春娇老师,他给我们带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专题讲座——教研领导力与团队协作。
主持人:王基宁老师
王春娇老师从“领导力”与“教研领导力”说起,分析了中西方关于领导力分别有着不同的见解,总结领导力最重要的是成己达人。接着展开了对校本教研的解析,强调校本教研其特征是以校为本,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鼓励要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及年级组的作用。王老师还举了名校都有的几个共性:教师教研活动充足有效、教师立足校本课程、教师精气神足。
接着进入到讲座的精华部分,王老师关于提升校本教研能力提出了自己实践得来的路径,且展示相关课例,生动形象地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一致。去做教学型教研,学习型教研,研究型教研,三者相辅相成。做教学型教研强调关键词主动,长辈需主动倾囊相授,晚辈需主动请教,共同赴一场双向奔赴的交流。做研究型教研强调要做真问题,研究与教龄无关,批评不能为了做课题而做课题。王老师提供了课题研究的步骤,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当今现状做阐述,界定研究内容到设计研究方案,接着开展研究,最后总结研究成果,给骨干教师们指明了做课题的方向。
最后,围绕校本教研能力提升的三个基本要素做讲解,一是自我反思,这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二是同伴互助,寻求团队的力量。三是专业引领,有辅导讲座、专题谈话、随堂听课等等方法,聚焦课例研修,用生动有序的分析,探寻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
最后主持人王基宁老师运用电影《志明与春娇》的一句话,是您让我长大的,来表达对王老师此次讲座的用心用情。接着唐华雨老师分享本场讲座收获,强调一是要主动去请教,作为晚辈的她,她决心在今后的教学成涯中,积极主动寻求前辈的帮助,她感慨成长路上需脸皮厚起来。二是要以积极心态改变自己。遇事不抱怨,培养自己的教学专业能力。三是提升自身的领导力,培养自身的决策和学习能力,做一个教研结合的专业教师。
分享者:唐华雨老师
图为王老师与学员互动画面
图为教师认真听课画面
下午场
用深爱 做小语教学的坚守者
图为吕锐老师
初冬寒韵锁华东,桂影摇风香韵留。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11月23日下午,来自三亚市教育研究培训院、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吕锐老师为培训教师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专题讲座,讲座在吴梅秋老师精彩的主持下拉开了序幕。
主持人:吴梅秋老师
吕老师从三个方面对新时代教师的专业成长展开叙述,第一个部分为成长的挑战与机遇,先阐述当今教育遇到的挑战,AI的快速发展迫使未来的教师们要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投向那些人工智能无法或不能替代的知识和能力当中。接着解析了中国最前沿的教育政策,习近平主席论建设教育强国,我们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大先生”,“大先生”即大胸怀、大格局、大理想、大思想;让教育家精神成为教师的“心之所向”。强调教育进入了新时代,新课标新变化,核心素养贯穿始终,注重教学评一体化。分析中西方两种教育背景下采用的教育方法,学习优秀的学习方法,强调教师要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出发,进行教学主题,真实且较为复杂的教学情境和挑战性任务的设计,让学生有机会基于学科或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与实践转化。以此总结教育的变与不变,时代的发展需要教师去适应教育的变。
第二部分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吕老师先请肖老师分享关于冯友兰“人生四个境界”的思考 ,由此引入教师专业成长的六个阶段,多数老师会在分化期有不同的表现,鼓励教师定下目标,争取评到正高,往专家型、教育家型教师实现人生的价值,。接着吕老师回顾了个人专业发展之路,认为自己在第三个五年继续坚持,躬耕教育事业,笔耕不辍,持续奋斗,才有了今日的成长。
第三部分为成长的路径与策略,吕老师总结了自身的成长史,八个字,分别为倒逼,坚持,挑战和享受。强调教师是一项需要终身修炼的职业,要走持续的专业成长之路,这应该成为有追求的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做一位好教师,强调教师一定要有内心的深度觉醒。接着吕老师列举了教师成长的相关策略,策略1: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人生路上,目标与坚持真的很重要。策略2:基于实践/情境—教师“行动教育”模式,做到课堂建模,建设学校宏观模,学科灵活模,个人特色模。策略3:利用关键人物、关键事件,促进教师成长。建立起自己的“教育大厦”,博采众长,广泛阅读。策略4:抓教研促反思,用研究的态度进行教学。策略5:专业表达—将教学实践转变为研究成果。首先教师要凝练教学主张,吕老师分享教师如何凝练属于自己的教学主张,先提炼关键词,再形成主题句,最后丰富阐述语,做到教学主张的多样化表达。策略6:进行课题研究,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优路径。加入名师工作室,这是培养骨干教师的特种部队。
最后吕老师引用泰戈尔的诗与各位教师共勉,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活成一束光,绽放着所有的美好!
会后郑琼淑老师分享此次讲座收获,郑老师对新时代语文教育的核心要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她相信,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将对自己专业成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规划,同时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和更加坚定的步伐,去书写语文教育的辉煌篇章。
图为郑琼淑老师
图为吕老师与肖教师交流画面
图为教师听课画面
晚间场
用心爱,做技术变革的引领者
图为李伟副教授
盼望着,盼望着,晚间的脚步近了,为促进教师专业技术发展,11月23日晚上,来自齐鲁师范学院、山东省国培项目办副主任的李伟副教授为培训教师带来了一场春风拂面的专题讲座。此次讲座在王艳群老师生动有趣的主持下拉开了序幕。
主持人:王艳群老师
此次讲座主题为技术支持下的教师教学实施的策略——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及PPT为例。讲座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当下教育形势的分析,人工智能的不断革新对教育带来的变革,李教授回顾了教育适应技术发展的四阶段,由萌芽阶段教育初期只有投影仪,到加速阶段的交互式教学,再到智能化阶段的AR教学,以及展望阶段的元宇宙教育环境。第二部分强调技术应用教学的角色定位,技术主要作为资源的提供者、教学参与者、学习环境的建构者、学习的引导以及教育变革的推动者。
第三部分是技术应用教学的策略路径,李教授分析了如何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APP上进行备课、授课和课后服务,强调教师要做到深度应用阶段,采用双师课堂,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做好搭支架的任务。
最后李教授分享了课件制作的一些技巧,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文字问题,能少则少,能图非文,如有必要,可用模板。第二个方面是图片问题,关注图片的清晰度,图文内容的契合度,图文混排问题,第三个方面是色彩搭配问题,能少则少,至多不超过3色,注重颜色与内容的契合,注意两种颜色的排斥。
图为老师认真听课画面
与智者为伍,才能行深致远;与巨人同行,方可逐日凌云。国培第六天,我们带着期待而来,载满收获而归。我们认识了一位充满“大家”精神的王春娇老师,相识了一位积极进取的吕锐老师,结识了朴实,有钻研精神的李伟副教授。
愿我们乘着国培的东风,以今日研修为契机,汲他人之所长,成为眼中有光,脚下有印的小语人,而后奔赴山海,行以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