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新册入课堂,示范教研绽华光

——2024年秋季澄迈县县城片区初中地理教研活动

sfish
创建于2024-11-23
阅读 71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进一步促进我县初中地理教学优质区域均衡服务,落地新教材、培育新课堂。11月20日下午在澄迈中学博雅楼录播室举行2024年秋季澄迈县县城片区初中地理研训活动。

       本次县城片区初中地理教研活动以新教材中的《城镇与乡村》作为研讨课题,由思源学校的秦海丽老师、澄迈中学的陈蔓老师展示了两节优质示范课。

示范课:《乡村景观与城镇景观》

      秦海丽老师围绕《乡村景观与城镇景观》这一课题,从“人类的聚居地”、“乡村与城镇的变化”、“城镇的形成”三个维度进行深度挖掘。

       课堂上,秦老师以观察地形模型开启智慧之门,引导学生探寻容易发展形成聚落的条件。同学们聚精会神,如同小小地理学家,从起伏的模型中剖析出地形、水源等关键要素,思维在实践与理论间跳跃。

       秦老师一句“未来二十年的家乡是什么样?描绘你心目中理想家乡是什么样子?”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心湖,激起同学们层层涟漪。而借助 AI 绘图更是将课堂氛围推向高潮。学生们热情满怀,运用科技的画笔,在虚拟世界里勾勒家乡的未来蓝图。有的描绘出高楼林立、交通便捷却又绿意盎然的现代化城镇,有的则打造出保留质朴田园风光且设施完备的乡村盛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城镇与乡村的理解不再局限于书本,而是融入了创新与憧憬。

       秦老师的教学诠释了新教材的魅力与新课堂的活力。她以灵动的教学方法,让知识鲜活起来,不仅传授了地理知识,更点燃了学生对家乡、对未来的热爱与思考。

示范课:《城镇与乡村的变化》

         陈蔓老师以《城镇和乡村的变化》为主题,从“感 城乡变化”、“谋 发展之道”、“护 城乡之魂” 三个篇章开展教学。

        陈老师以北京市区地铁线路图中出现的“村”“庄”地名切入,恰似一颗悬念的种子,瞬间点燃学生的好奇心。繁华都市与质朴村名的强烈反差,引得学生们纷纷思考,课堂气氛热烈而活跃。

       “感 城乡变化”篇章,以北京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大都市成为鲜活案例。从历史的长河中溯源,看北京的城镇如何在岁月变迁中崛起,乡村又怎样在时代浪潮里发展。那林立的高楼与古老的胡同交织,现代交通网络与传统村落布局相映,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城乡变化的磅礴力量与独特魅力,仿佛穿越时空,见证了一场宏大的历史演进。

        “谋 发展之道”篇章 ,视角转向本土的澄迈县大丰镇才存村。从曾经的破落走向如今的美丽,这一华丽转身背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推动。陈老师详细剖析其发展路径,引导学生理解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深刻内涵与伟大意义。学生们在思考中领悟,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为家乡乃至全国的乡村发展谋划属于他们的蓝图。

         “护 城乡之魂”篇章,则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西递古镇为案例。通过对西递特色城乡景观保护案例的深入分析,学生们意识到保护城乡特色景观,就是守护历史文化的根脉。那古老的建筑、独特的街巷、传承的民俗,都是城乡的灵魂所在。

       

        陈老师巧妙运用案例教学法,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成长。它不仅传授了《城镇和乡村的变化》教材知识,更培育了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与社会责任感,为未来城乡的可持续发展积蓄力量。

        骨干教师手持“新册”登台,深挖教材亮点,巧设情境,将复杂地理知识趣味化。观摩教师专注聆听,研讨时各抒己见,剖析导入巧法、互动秘诀。

       本次教研活动为县城片区初中地理教学注入活力,铺就教学进阶之路。教师们携“秘籍”归校,定能让新课堂在校园绽放更多精彩,助力地理教学迈向新高度。

阅读 71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