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之刚柔并济

——道德大讲堂之国学课第七讲

谢佳丽
创建于7天前
阅读 321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11月23日上午,陆丰市玉燕中学道德大讲堂迎来了国学课堂第七讲,主题为“中华文化之刚柔并济”。刚柔并济,源自古代哲学,强调刚与柔的和谐统一。刚,代表坚定与力量;柔,象征顺应与智慧。曾国藩说:“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非暴虐之谓也,强矫而已;柔非卑弱之谓也,谦退而已。”

‍       本节课上,我们与七年级的学生深入探讨中华传统文化中刚柔并济的哲学思想。严刑峻法以正纲常明法度,内修义理道德教化使人人向善。儒、法、道、阴阳等各家亦在亦刚亦柔相生相成的规律中发展,于是有了如此绚丽的哲学史和文明历程。

 本期主讲老师 

        第一场:温水义(本期主备人)

        第二场:庄智良

        第三场:黄宽南

        第四场:谢佳丽

 备课初谈 

本课以视频导入——学生谈发现——引出课题——播放视频(学习知识)——引生活事例——讨论刚柔,启迪获思——理解刚柔并济之精髓

课堂展示 

      以视频“张三丰悟出太极之道”激趣课堂,学生观后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02:54

     讲师们通过经典引述与历史典故,展现了这一思想在中华文化中的深厚底蕴。刚与柔并非简单的对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在中华文化中,刚代表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而柔则象征顺应自然、以柔克刚的智慧。

     

     课堂上,以苏轼的生平经历和小说主人公尤丽娅的事例引发同学积极思考。同学们分享自己的经历,进而感悟处事待人应如何做到刚柔并济。在积极汲取古人及文学带来的精神能量中,同学们更好地完善了人格。

     最后,以齐诵作为课堂总结。强化对“刚柔并济”的理解。刚柔并济不仅是一种哲学思想,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它教会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既要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又要学会顺应自然、以柔克刚的智慧。

‍     寄语将本节中华文化内容内化且作有效辐射,积极自我修正,让我们的人生焕发更蓬勃的生命力。

01:17

     “刚柔并济”,既要有山的刚毅,也要有水的柔情。它让我们在追求梦想的路上,既能勇往直前,不畏艰难,又能灵活变通,顺应时势。就像那古老的太极图,阴阳相生,刚柔相济,构成了宇宙间最和谐的美。

‍     期许同学们在中华文化的滋养下,学会“刚柔并济”,让这份智慧成为我们成长路上的宝贵财富,助力我们成为更加坚韧、更加温暖、更加智慧的人。

撰稿:谢佳丽

初审:林剑峰

‍终审:蔡清怀

阅读 321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