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北小 ② | “悦”读成长,遇见美好

高密市北关小学
阅读 109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进一步打造书香校园,加大学校对教师的培养力度,构建学习型教师成长共同体,打造德才兼备、富有科学理论和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促进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稳步提高,高密市北关小学特开展以“阅读·赋能·成长”为主题的青年教师全员共读活动。同时开设筑梦北小| “悦”读成长,遇见美好系列美篇,分享老师们的阅读感悟。请跟随小编一起来欣赏吧~~~

《做温暖的教育者》

郭钰鑫

      我有幸阅读了《做温暖的教育者》一书,它如同一股清新的春风,拂过我的心田,带给我无尽的启示与深刻的收获。这本书不仅让我重新审视了教育的本质,更让我对如何成为一名温暖的教育者有了全新的认识。

      书中有一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自己暖和,别人感到温暖,这才是教育。〞这句话简洁而深刻,它告诉我们,教育的真谛不在于知识的灌输,而在于情感的传递和心灵的触碰。一个温暖的教育者,首先是一个内心充满阳光和爱的人,他(她)用自己的温暖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在爱的氛围中成长。

       那么,我该如何做个温暖的教师呢?这是一个值得我深思的问题。

       面对天真无邪的孩子们,一颗爱心是成为一名好教师基石。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无论我的学识多么渊博,学历多么高,如果没有一颗热爱孩子的心,我永远都无法成为一个真正的好教师。因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心灵的交流和情感的共鸣。

      做一个温暖的教师,孩子们的天性就是好奇和好玩,如果我能将枯燥的知识以有趣的方式呈现给他们,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那么他们的学习效果一定会大大提高。同时,这样的教学方式也能拉近我和孩子们之间的距离,让我们成为朋友,共同探索知识的奥秘。

      更重要的是,我要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用微笑和柔和的话语去温暖每一个孩子的心。微笑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它能瞬间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让彼此的心灵更加贴近。当我面对孩子们时,我会时刻保持微笑,让他们感受到我的温暖和善意。同时,我也会用柔和的话语和他们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解答他们的疑惑。我相信,只要我用心去关爱他们,他们一定会感受到我的温暖,并回报给我更多的信任和喜爱。

      做温暖的教育者,是一种教育理想与情怀,它要求我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无私的爱心。我知道,要成为一名真正温暖的教育者,我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努力。我会多读经典书籍,涵养自己的心灵;我会多向优秀的教师学习,汲取他们的教育智慧;我会多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我会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不断探索适合孩子们的教育方法。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

 牛继梅

      有人说,教育孩子是一场爱的修行。作为老师,我们常常用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等方法去教育孩子,然而这样的方法却不是万能的。有学生进入高年级,调皮捣蛋,经常不交作业,和家长沟通的时候,家长也是束手无策,希望老师给与指导方法。我也曾尝试了很多方法,跟孩子们讲道理、谈经历,甚至语言威胁,却只感动了自己,他仍然我行我素。面对这样的现实,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非常苦恼、头疼,似乎无计可施,非常焦虑。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到底应该给孩子怎样的教育,又应该怎样与孩子交流呢?

      读了尹建莉老师的《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这本书,我颇有感触,每一个案例似乎都能在自己的学生中找到相应的影子,自己也好像在日常犯过同样的错误。读完书,封面上那首纪伯伦的诗吸引了我的眼球,意思是我们的孩子却不是属于我们自己,而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许在这里我会寻找到答案。那就是我们该送给孩子的三个礼物:最深情的礼物是尊重,最丰盛的馈赠是自由,最美好的沟通是信任。

‍     最深情的礼物是尊重。孩子是单纯而又稚嫩的个体,也是独一无二的群体,他们需要大人的关心、呵护和帮助,更需要尊重。无论是作为家长还是教师,我们都应该理解和尊重孩子,对待他们存在的问题不要不分青红皂白的指责和嘲讽,而应在了解的基础上宽容和理解。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时,要对自己说,我们的孩子正是处于对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期,自控能力不强是正常的。要知道所谓的管理分为管和理,只管不理就会做了无用功。因此,对每一位学生的尊重就是重要前提。

      最丰盛的馈赠是自由。作者倡导给孩子自由,但并不是无限制的自由,而是有选择权、尝试权、犯错误权这三权。她认为,一个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但是我们所认为的教育,总是把自己当做一个教育者,把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灌输给孩子,却很少倾听孩子的心声。当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时,会质疑孩子的动机,设置障碍,甚至提出交换条件“只要你把作业做完”、“只要你听话”、“只要你获得……,就可以……,”但这并不是真正把自由交给孩子。孩子需要试错,需要直面挫折,需要自己拥有选择权。因为没有童年探索的铺垫,他的认知基础就不全面,就会面对更多的未知,并且在未来的生活中就不得不花费更多的力气去辨识世界、适应生活。现在社会上,不正是有许多因为受不了一点挫折而选择跳楼的例子吗?作为老师,一定要把教育的关注点从“我教给了你什么”转移到“孩子吸收到了什么”,关注到后者,才是关注到教育。

       最美好的沟通是信任。信任是什么?有人说,信任是人与人之间的纽带,是情与情之间的维系。当我们充分信任我们的孩子时,他的内心会升华起一种责任感,而责任就是一种能力,一种美德。当我们提出质疑“你一个人在家里会做作业吗?”或者否定“这件事你做不了!”,这时候,孩子是缺乏自信的,我们在无形之中剥夺了孩子成长的力量。没有站在平等角色上,缺乏信任的沟通,只会让儿童的自尊心受挫,失去对父母的信任和依赖,只会使他们产生对抗的情绪。

      简单即美,最美的教育也最简单,时刻摆正自己的心态,不断修炼,从心而发地给予孩子信任,让孩子的人生拥有无限的可能。愿每个孩子的生活中都充满爱和自由,也让我们在最简单的教育生活中感受那份美好与感动。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刘凤

      孔子曾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儿时养出的好习惯,会像天性一样,深深的刻在骨子里。

‍      总经常有家长会问我这样的问题:孩子为什么不爱学习,不爱做家务,也不听家长的话?孩子为什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无法自己做决定?孩子为什么缺乏自信,不敢尝试新事物,不会与人沟通?

‍     为了能够回答家长的这些问题,我翻阅了很多书籍。当我读到这一本《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我感觉豁然开朗。本书是由著名教育专家林格先生编著的,一本养成教育的书籍。既是教师和父母实施养成教育的助手,也是学生培养良好习惯的帮手。

‍      书中讲述了什么是养成教育。 简单地说,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而所谓习惯,就是人在长期重复某种行为后形成的稳定的行为模式。习惯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行为习惯,如吃饭、睡觉、穿衣等;另一类是思维习惯,如观察、分析、判断等。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相互影的影响,共同决定了一个人的品质和能力。

      那么,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呢?因为良好的习惯可以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健康的人格、高效的学习方法、积极的生活态度等。反之,不良的习惯会导致孩子形成错误的价值观、低效的学习方法、消极的生活态度等。因此,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是教育最根本的任务!

‍     怎样才能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呢?这就需要我们掌握一些养成教育的原则和技巧。本书就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干货和案例。例如:

1.养成教育要从小开始。因为儿童时期是人形成习惯最容易和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形成的习惯往往会伴随一生,并影响到未来的发展。

2.养成教育要因材施教。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兴趣、能力等特点。我们要根据孩子的个性和特长,选择适合他们的培养方法。养成教育要循序渐进。因为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需要时间和耐心。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步骤,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等逐步引导孩子形成习惯。

3.养成教育要激发动力。因为习惯的形成需要内在的动力和外在的支持。要通过他人的赞美、鼓励、奖励等方式,激发孩子的自主性、自信心、自尊心,让他们主动地养成习惯。

      本书分享了许多习惯培养的干货,让我深受启发,对我这个教师有很大的帮助。并且也让我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有了很多反思和改进。

编辑:刘凤

‍审核:田艳丽

阅读 109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