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在心,健康再行——程集镇堤头幼儿园预防传染病宣传篇

💞堤头幼儿园💞
创建于6天前
阅读 34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秋冬季节,流行性疾病也进入高发期,这对于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够成熟的幼儿来说,细菌、病毒容易会趁虚而入,做好流行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就成为家园工作的重要部分。


为降低冬季传染病的传播与细菌的滋生,给幼儿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成长环境,保障孩子的身心健康,我园积极采取各项预防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


一、预防传染病我们在行动

落实晨午检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把疾病控制在萌芽状态。保健医生细心了解在园幼儿睡眠、饮食、大小便、精神状况等情况,进行全日健康观察,并及时追踪班级每日因病缺勤幼儿的情况。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我园一直注重孩子卫生习惯的养成,教导宝贝们餐前便后勤洗手,多喝水,吃熟食,修指甲,勤换衣等良好行为习惯,这也大大降低了流行性疾病在园的传播。

卫生消毒长抓不懈

严格落实卫生消毒制度是有效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班级保教人员每天对物品设施做到勤消毒、多通风、重拖擦、常暴晒、注检查。

严把食堂安全关

我园始终把幼儿饮食安全放在工作首位,保证孩子每天吃得健康,吃得安全,食堂工作人员不仅注重膳食的营养搭配,更严格食品安全卫生标准规范操作流程。

强化体能训练 增强幼儿体质

教师们根据幼儿实际年龄和兴趣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体能锻炼,让幼儿在游戏中强身,在锻炼中健体。

二、常见传染病预防小常识

秋冬季天气干燥,早晚温差变大,幼儿适应能力差,容易出现口干舌燥、感冒、皮肤过敏等一系列问题,更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了加强传染病的防范意识,提高预防知识水平,现将几种常见的秋冬季节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提供给大家,希望家长和幼儿园一起做好预防措施,保护孩子的健康。

传染病的特点

1.传染源:能够传播病原体的人或者动物。

2.传染性:意味着病原体能够通过各种途径传染给他人。

3.流行性:是指某一地区,在某一时期内,发生某种传染病。

4.地方性:是指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受地理条件,气温条件变化的影响,常局限于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发生。如虫媒传染病。

5.季节性:与温度、湿度的改变有关。

常见传染病

(一)新冠肺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冠肺炎,COVID-19)为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已成为全球性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

临床表现: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以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为首发症状,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

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均衡营养、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提高健康素养,养成“一米线”、勤洗手、 戴口罩、公筷制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住口鼻。保持室内通风良好,科学做好个人防护,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到就医。

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二)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属于丙类传染病。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具有极强的传染性。流感不同于普通的感冒。本病多发于冬春季,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因此其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主要症状: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及呼吸道炎症,咳嗽、咽痛等。


易感人群:婴幼儿和老人易并发肺部感染。


主要预防措施:


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2.勤洗手。


3.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


4.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5.每天开窗通风次数,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6.在流感高发期间,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浑浊的场所。

(三)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FMD)也称“手口足综合征”,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发热出疹性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 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主要预防措施:

1.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洗手,不要喝生水,不要吃生的,冷的,不洁的食物。

2.在疫情爆发时避开公共场所,以免与患有手足口病的儿童接触。

3.经常保持房间清洁通风。

4.定期清洁和消毒玩具,儿童的个人卫生用具,特别是水杯,毛巾,餐具和其他物品,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5.如果发生手足口病,请不要上学,并及时通知教师,以防止手足口病的传播。


(四)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会导致全身性斑疹、丘疹、疱疹及结痂等症状。此病儿童多见,到一定阶段会自然停止或自愈。该病传染性极强,但结痂后无传染性。

多数患者恢复后可在体内形成抗体,不再感染水痘,但是体内潜伏的病毒日后被激活后可引起带状疱疹。


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主要症状: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预防:除注意空气流通外,重点在于管理传染源,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有条件可注射免疫球蛋白,流行季节前注射水痘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措施,及时隔离患者全部干凅结痂至少不少于14天为止,返校复课时必须持正规医院开具复课证明方可进园。



(五)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自限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飞沫传播。流行性腮腺炎主要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以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为特征性表现。中医名称为“痄腮”,民间取之谐音还称为“炸腮”。值得注意的是,腮腺炎病毒除可侵犯腮腺外,还可侵犯神经系统和其他腺体组织,引起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和心肌炎等。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以1-15岁儿童多见,占到90%以上,尤其以5-9岁儿童最为多见。感染后一般可以获得持久性免疫甚至终身免疫,再次感染者非常罕见。

传染源:人类是腮腺炎病毒唯一的天然宿主,流行性腮腺炎的传染源包括早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感染了腮腺炎病毒但无症状者)。患者在腮腺肿大前6天到发病后9天都具有传染性,其中从发病前1-2天到发病后5天之间的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腮腺炎病毒主要是以飞沫形式通过呼吸道传播,可以通过接触被腮腺炎病毒污染的物品而传播。

预防措施:

1.接种腮腺炎疫苗。

2.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


三、温馨提示

为了更好地保护好孩子的健康,家长可以这样做:

1.教育孩子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用流动的水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预防病从口入。

2.教育孩子多喝白开水,不要让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不吃“三无”食品,剩饭剩菜要热透后再食用。

3.不要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去游玩,避免接触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4.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勤晒衣被。

5.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情况,应尽早带到医院就诊,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

6.加强营养,注意膳食合理搭配,保证休息时间,增强儿童自身的免疫力。

7.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进行计划性免疫接种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

8.让儿童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睡眠,这对提高儿童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 9.让儿童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10.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添衣服。

11.合理安排好饮食,不宜辛辣,也不宜过食油腻,应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秋冬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我园愿与您共筑一道健康屏障,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阅读 34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