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的价值极高。它承载着人类的历史记忆,是传统文化的生动体现,通过传承非遗文化,能让后人了解先辈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诸多内容。并且非遗文化能够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学校传统文化底蕴,凝聚家校力量,同时还能促进文化的多样性,为世界文化的多彩画卷添墨加彩。
2024年11月22日,俄多玛乡中心校举行了“跨越千年的民族瑰宝 生生不息的民族传承——非遗文化进校园的活动”。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21a8779ea85b46668a7ebac56ab1848f.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a8031ae38b4743d1a4b8f345837d7261.png)
此次活动,我校请来石渠县教体局副局长李志衡、发改局副局长陆溢涛,民宗局领导、色须镇党委书记赤勒郎加、镇长白玛多吉以及石渠县其他各乡、镇人民政府的书记与镇长、康巴电视台前来参观指导。
活动伊始,我校校长何乾红为各位领导介绍了我校的创建的历史、教育教学、师德师风、家校合作、教师个人风采以及校园成果。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21a8779ea85b46668a7ebac56ab1848f.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a8031ae38b4743d1a4b8f345837d7261.png)
习近平总书记就曾倡导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民族团结一家亲,可见藏族非遗文化进校园是多么的重要。
俄多玛乡中心校’ 第一届 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传承了康巴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是魅力色须的是康巴文明的结晶和最宝贵的共同财富,承载着人类的智慧、书写着人类历史的文明与辉煌。石渠非遗,是传承数千年的民族瑰宝,以石刻技艺、唐卡技艺、歌舞服装艺术等形式的非遗,讲述着关于梦想、关于民族团结、关于文明的故事,唤醒民族记忆、凝聚人文精神。
跨越千年的民族瑰宝 生生不息的民族传承,俄小的五个班级以五个主题的方式,以独特的魅力与风采,展现了康巴儿女的美丽与智慧,将色须故事传递给更多人,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传承。
为促进民族团结与文化交流我校
学前班展示的是藏族传统技艺
一年级展示的是牧民生活
二年级打造的是黑帐篷文化
三年级的主题是传统服饰进校园
四年级将带大家走进藏族传统美食盛宴
从这一系列的非遗文化中,让我们走近牧民的归宿“牛毛帐篷”,当地人把它叫做扎那,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黑帐篷;知道了牧民的主食糌粑从何而来;认识了他们日常游戏“阿就”,是用羊关节做的,它有很多种玩法;知道了藏族人民的各种美食;见证了藏族人民精美的服饰;明白了藏族牧民一天中除了放牧,还要磨糌粑、挤牛奶、打酥油等;听到了动人心弦的山歌;目睹了藏族人民巧夺天工的石刻艺术。
通过这一活动,进一步弘扬和培育民族团结精神,认识到令人震撼的藏族非遗文化。
每一个班级都以其独特的魅力与风采,绽放了属于自己的光芒。她们不仅展现了康巴儿女的美丽与智慧,更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将康巴的文化故事传递给更多的人,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承。本次活动充分得到了各位领导的认可。
通过这次活动,在这片藏族校园里,民族团结已不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写照,是每一位师生心中珍贵的宝藏。它让不同民族的文化在这里相互碰撞、交融,绽放出更加绚烂多彩的光芒。各民族学生在这里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如同格桑花与雪山松柏,在高原的阳光下,相互映衬,共同装点着祖国美丽的边疆。他们带着在校园中培育出的民族团结精神,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为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繁荣发展贡献着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俄多玛乡中心校
2024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