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减负要注重标本兼治

用户19181686
创建于2024-11-22
阅读 23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难题,不能把减负简单理解为工作"减量",而是要注重标本兼治,通过治理转型、制度创新、作风转变等手段达到减负目标。

根治基层负担过重的问题,要从优化政府权责配置入手,建立分工合理、权责一致的基层治理体制。设置职责任务下沉的标准和门槛,职能部门下放职责任务要按照事前酝酿、提出申请、组织审核的程序进行。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为基层提供必要的各类保障,推动管理权限和民生服务下放到基层,确保基层"接得住、办得好"。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科学规范属地管理,有效减少基层"属地管理"事项,切实解决属地责任扩大化等问题。

根治基层负担过重的顽疾,要推动督查考核事项向中心聚力、向发展聚焦,完善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考核机制,不断推动精准问责、规范问责。形成一套定计划、列清单、事前审批的严密流程,加强督查考核的总量控制和计划管理,切实提升督查考核实效。要深化精准问责、规范问责,避免问责泛化、简单化,严禁任性问责,防止问责走样,落实容错纠错机制。

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基层减负,重在减形式主义、减官僚主义、减层层加码。改变工作作风,基层干部才能真正成为减负政策的受益者。制定详细的"减负清单"和"落实程序",推动应减尽减、能减必减,通过建立长效机制,牢牢守住精文减会硬杠杠,紧紧扼住基层重负反弹回潮的冲动。最后,要从技术层面切入,充分使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发挥出科技减负、数据赋能的作用,防止信息形式主义与智能官僚主义,避免技术反噬治理,真正将基层干部从繁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龙门镇:陈烨蕾)

 

阅读 23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