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思而进,教因研而精。11月20日—22日,恩施州2024年初中生物学业质量监测诊断暨课堂教学研讨会在建始县民族实验中学举行,活动旨在转变育人方式,深化教学改革,推动教考融合。来自全州各县市生物学科教研员、教指委成员、骨干教师等近300人参加。
齐聚一堂,会议开幕
建始县教学研究指导中心主任屈向阳主持开幕式。
建始县民族实验中学校长付致海致欢迎词。
建始县教育局副局长魏丽君作重要讲话。
恩施州生物教研员余厚军老师阐明了本次活动的目的和要求,并希望与会教师通过此次活动,更新教育理念,交流教学经验,促进专业成长,助力课堂改革。
本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备问诊教学现状,展示教研成果,碰撞教学理念,延伸教学智慧,引领教学思维等多重功能。
展课例风采,明课改方向
我州2024年教育部精品课推优活动中的三位佼佼者,将精品课的“无生”场景转化为现场教学,课例展示有趣、有用、易学,为大家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可落地的案例。
建始县民族实验中学黄向龙老师,在《植物的主要类群》课堂上,将自然中的植物搬入课堂,让学生对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的形态结构依次观察、比较、总结,在实践中将知识内化,感受大自然的多姿多彩。黄老师认为“ 融入到生活和自然的知识更有用”。这堂课让我们耳目一新,也为课改带来了诸多灵感。
建始县花坪中学的陈艳老师,以“神舟十九号飞行员小小的梦想”为契机,以“解决我国土地资源的压力”为问题导向,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无土栽培一种植物》,激起站在时代舞台上的小小生物学家们的探索欲。整堂课以实验活动为引领,让学生了解无土栽培、尝试设计无土栽培装置、亲身栽培一种植物,并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后期管理和记录,整个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寻觅新知,践行了“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求知火焰”的教学理念,落实了核心素养中的探究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自恩施清外的李晨老师,以“硒”元素在“茶---鸡”共养生态系统中的来去踪迹为线索,将知识融入到真实的情境中,通过任务群驱动,层层设疑,循序渐近,带领学生抽丝剥茧,逐步理解“能量单向流动、物质往返循环”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在解决任务、分析模型的过程中形成物质与能量,部分与整体的生命观念。
课后,花坪中学的向奎老师通过《让素养之花绽放在生物课堂》的专题讲座,对三节课例进行了精准点评和详细剖析,从素养立意、目标达成、情境创设、教学方法、问题驱动、知识小结等多方面给予了高度肯定:导入激发求知欲望、任务驱动学习过程、活动避免空洞说教、知识小结独具匠心、核心素养润物无声。三节课可能有不完美之处,但“有生成的课堂最精彩,有缺憾的课堂最真实”。
采他山之石,优教学策略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个人反思,同伴互助,更需要专家的引领,来自咸宁市教科院的专家石欣,为我们带来《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生物学教学策略探讨》专题讲座。她围绕目标、情境、问题、活动、思维、评价六个关键词,深刻诠释了新课标背景下的素养课堂,高屋建瓴,既有理论的高度,也有丰富的教学课例。专家的良言计策为处于迷茫期的我们送来了及时雨,拓宽了教师的视野,提升了专业素养。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专家的引领下,我们将在课改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砥砺前行。
析监测之质,探素养之路
此环节由利川教研员刘继松老师及州教研员余厚军老师先后对2024年春七年级生物学业质量监测及八年级生物中考质量监测进行分析。
刘继松老师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试题命制基本情况,深刻剖析了试题特点、试题质量、答题分析,并对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和试题命制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课堂不是知识的罐装过程,课堂教学不该沦为“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应是基于课程的内在结构和学习者学科素养形成的内在规律,在教师的指引、启发下,让学习者从符号学习抵达学科思想、思维方式及意义系统,为理解而学,为思维而学,为意义而学,为发展而学,从而实现考试评价对教育教学的积极导向作用和育人功能。
恩施州教科院生物教研员余厚军老师,作《研中考试题变化,变课堂教学行为》专题讲座,剖析2024年初中生物学业质量监测报告,以评促教,以评促学,要求全州生物教师紧跟时代变化,精研课程标准,聚焦核心概念,创设真实情境,重视专业表达,变革课堂行为。
教与研同行,学与思并肩,活动最后余厚军主任为此次活动的授课教师和专家颁发荣誉证书并作总结发言,站在全州生物学科发展的高度,要求全州生物老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思想站位,把教育当事业,并把握住最新的考试评价趋势,践行核心素养,回归学科教育本质,充分发挥好生物学科的育人功能。
活动结束,学习一直在路上,相信与会生物教师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将逐步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重应试,轻素质”的功利行为,用实际行动汲取本次教研推进会的养分,践行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为培育有科学家潜质的学生探索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