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生态文明的理念,落实《幼儿园保育教育评估指南》的要求,从小培养幼儿的生态素养,2023年11月29日在海南省卓越园长丁金霞工作室开展了专题研修活动。我们课题组的老师也参加了此次研修活动。
通过实地观摩,切身感受亲自然活动理念、师幼互动的积极状态和环境对孩子的熏陶……
蔡笃茵 大班《看!有蚂蚁出没》
陈虹 大班《雨天里的蚯蚓》
蔡笃茵和陈虹两位老师都分享了通过追随幼儿对小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开启了一系列的问题探究,在孩子们的问题和尝试中形成了系列亲自然课程活动。蔡老师就在实践探索中发现孩子的生活经验,教师的及时回应、幼儿园的支持以及家长的参与让课程可以追随孩子的脚步活起来。陈老师在案例中反思到教师应当帮助和鼓励孩子去观察自然,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从思想、行为和资源材料上给予孩子支持。
经过亲自然活动的实地观摩和案例分享,大家都有深刻的思考和感悟,并且结合自己园所实际案例各抒已见,分享自己的经验与疑惑。现场研讨氛围浓厚,成员们在不断的交流碰撞、反思启发下建构新的认识与理念。
总结提升:
海南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张思雁书记:
第一次走进碧桂园幼儿园感受就像城市中的“绿洲”,给人小森林的感觉。今天园长汇报的主题“慢享”,“慢”是一种理念。观摩活动中感受到老师沉稳的节奏,老师站在儿童的视角静待花开;但成人视角总是想拉着孩子成长,无形中剥夺了孩子的机会。“享”是一种状态,很多活动看到儿童是享受、沉浸与专注的,与《指南》学习品质相应,看似很慢,实则养成孩子良好学习品质。所以今天的活动“慢享”给我的感触是特别深的。
海南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丁金霞园长:
(一)开放观摩活动的目的
前期我们有了多次的专题培训、理念学习,每所幼儿园也有了自己的实践探索,开放是进一步搭建共享平台,让我们真正走进幼儿园,直接感受。以后我们还要多多开展这样的开放、观摩、研讨活动,提供深度对话、交流的机会,促进共同的成长与发展。
(二)今天现场观摩的感受
首先是环境打造的用心:有丰富的植物与小动物,是孩子可以参与互动的,不仅照顾而是有所互动的。其次,能够体现小区配套园的特点,充分利用小区资源,充分利用园外的环境和资源。第三,将亲自然活动与幼儿自由、自主的游戏结合起来,投放了非常丰富自然物,处处可以看到自然的元素和孩子的痕迹,可以看到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些自然物,在游戏中自然地利用这些材料。第四,学习活动的丰富性、生成性、孩子的参与性;第五,充分地倾听儿童,有很多儿童表征,包括儿童与自然的交往与互动,看得出来,老师很尊重孩子思考表达。
(三)进一步推进的建议
1. 进一步推动亲自然活动和自主游戏的整合
安吉游戏与亲自然活动是否整合?今天在碧桂园看到,完全是可以的。碧桂园有在这方面的探索,后期可以进一步深度地整合两种活动,在游戏区材料投放可以更加丰富多元、儿童的自然观察探索活动也应更好地体现安吉游戏的理念,这样我们在落实《指南》的时候更有我们自己本土、本园的特点。
2. 把握亲自然游戏活动最核心的目标
亲自然活动容易被做成科学探究类活动。但亲自然活动不是认识、知道,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情感体验。习主席说人与自然是生命的共同体。人就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是先于人而存在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识。核心是去尊重、热爱与敬畏自然,而不局限于去认识自然,不仅仅去探索。
下午,海南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孙婵教研主任围绕主题“亲近自然,乐享游戏”展开。首先通过“自然物大风吹”小游戏营造了研讨会的热烈氛围。
随后,孙婵主任带领大家一起观摩了小班蔡金萍老师的《椰树好朋友》和中班彭泽军老师的《趣玩椰叶》两个课例视频,详细介绍了任教老师的选题缘由、活动目标、设计思路以及活动反思,引起大家对两个课例的深刻分析与探讨。
总结提升:
丁金霞园长
两个课例可以发现教师在前期的工作十分扎实,但是怎么让孩子在自然中“玩起来”依旧处于探索阶段。两个课例的预设性还比较强,教师还未能充分放手。户外的环境中是自然物,很多都是不可移动的,与我们在园内投放大量可移动、可操作的材料不同,怎么让孩子和树、花草互动,有深度游戏体验,对幼儿园老师来说也是一种挑战,是值得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与孩子共享自然》《深度自然游戏》两本书中对亲自然的游戏也不是完全自由自主的,老师有一定的引导性,有些游戏目的需要孩子感受和体验,不全是孩子到自然中去就能完成的,孩子能有发现但不一定能有深度的感受,且易受到外界干扰。因此,亲自然游戏在自然的环境中如何把游戏性感受性和体验性体现出来,同时充分尊重孩子的自主性,如何把握好这个度,这些需要进一步探索。
孙婵主任
围绕课例大家集思广益已经明晰了亲自然游戏的特点,总结起来三个要素,一是时间,老师应该给予孩子自主性,足够的探索体验的时间;第二个是空间,即环境上对孩子的支持,孩子要有可探索和体验的对照物;第三是体现幼儿的自主性。
亲自然游戏的设计还是有主线的,有游戏在其中去支持感受和体验的过程,帮助孩子在愉悦的游戏情境中去亲近自然。亲自然游戏形式、内容的不同也会触发孩子不同的感受方式和表达表征效果。由此,要把握好亲自然游戏的“四个支架”:环境、教师、游戏和材料,从注意环境选择、人数控制、材料支持、内容聚焦、体验时间、自主性多个方面把控亲自然游戏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