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故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四5班田博宇老师在教学这一课时,从“崛起”一词的理解导入,顺势提问:“‘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动人誓言是怎么来的呢?”抓住“中华不振”一词,引导学生聚焦文中三件事,结合文章中的关键语句、切身地体会“中华不振”,深刻地理解周恩来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志向的原因,切实地感受周恩来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
整节课思路清晰,随文研读充分关注“中华不振”的原因,一步步引导感染力强,巧借表格教会学生如何更好地提取关键信息,搭建良好的学习支架,整堂课爱国之情澎湃。
教者奋斗方致远,杏坛启航路正长。课后,田老师进行了更加细致的说课,语文组的老师们也对本堂课进行了深入研讨。大家一致认为,整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水本无华,相撞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心灵的碰撞,灵感的生发,即是教研的意义所在。只要我们以教促研,以研促教,“教”与“研”定能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