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我们读完了《柳林风声》,大家都非常喜欢这本书,我告诉他们有一本书叫《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主人公就是《柳林风声》里面的这只蛤蟆,他们非常感兴趣,一致同意这学期我们共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可能是书名中的“心理医生”吸引了他们,也可能是蛤蟆实在是让人印象深刻
前段时间在毛毛的带领下,我们读完了《中国民间故事》,今天我们终于开始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的共读。
不同于《中国民间故事》的阅读,我们配了学习单,蛤蟆这本书我们共读的方式非常简单,就是大家一起读,边读边聊。
校本课程的时候我们读了前两章,下课的时候,我感觉孩子们都非常投入,意犹未尽,于是我决定托管课继续共读这本书,虽然一个小时多么珍贵啊!
托管我们又读了第三章和第四章。
“初见咨询师”
读完这一章,大家都什么收获?
孩子们说:
生:我消除了对心理咨询的偏见,以前我认为只有精神病才会去心理咨询。
生:我知道了心理咨询要想取得成效取决于自己,只有自己想变好,才有可能变好。
蛤蟆先生第一次去见咨询师,他有什么变化?
生:他学会了自己做选择,以前他都是听别人的。
生:他从被动状态变成主动状态了,他自己成为了主动参与者。
第四章:抑郁的原因
这一章精彩极了,我请汤一航读蛤蟆先生的话,贺冠铭读咨询师的话,汤一航完全把自己代入了蛤蟆先生的角色,悲伤,愤怒,生气……每一句都好像是蛤蟆先生本人站在了我们面前,读着读着哭了起来,他的朗读这把所有的人带入进去,有的孩子也听的流了眼泪。
贺冠铭的声音清晰,温柔,理性,很像一名真正的心理咨询师,循循善诱,丝毫没有喧宾夺主的感觉,但是又一步步把故事往后推进。
蛤蟆先生抑郁的原因是什么?
生:是他的朋友。
师:最先发现蛤蟆先生情绪不对的是朋友,陪伴帮助他的是朋友,要求他必须进行心理咨询的是朋友,但万万没想到,导致他抑郁的也是朋友。
朋友都做了哪些事导致他抑郁了呢?
生:河鼠指责他
师:面对河鼠的态度,他是什么感受?
生:他生气极了。
师:那他是怎么做的?
生:他承认了错误,讨好河鼠
师:他的内心感受和在外行为上产生了巨大的分歧,他没有正视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反而委曲求全,否定了自己。
师:还有谁是导致他抑郁的重要原因?
生:獾,他强势,一味地批评指责他,甚至侮辱他。
生:他虽然内心感到被刺痛,但是依然选择了逃避。
这一部分,你有什么启发或者收获?
生:要正视自己的内心,遵从内心的感受。
生:当别人让自己不舒服的时候要表达出来。不然别人可能不知道,下一次还这样做。
生:不要一味讨好别人
师:如果你自己告诉你朋友,他的做法让你不愉快,但是他下次依然这样做,你会怎么做?
生:这样的人不值得做朋友。
大家都不自觉的把自己带去了蛤蟆先生的角色,那如果大家是河鼠或者獾呢?你有什么收获?
生:和朋友相处,要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不然可能无形中就对朋友造成了伤害。
生:对朋友要多鼓励,要看到朋友的长处,没有人喜欢一直被批评。
生:要学会倾听,当朋友想要分享的时候,要认真听他们说了什么。
……
还有很多精彩的发言,让人忍不住鼓掌。两个小时我们没有分享完,晚上放学还晚了20分钟,但是没有一个人提下课。
这本书真的很好,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一起审视自己的内心,向内探索真实的感受,反思与人相处的做法。
这让我想起了带第一届学生时,和他们共读《一百条裙子》时的场景,这本书是关于校园暴力的,当时的课堂也是气氛热烈,学生精彩发言不断,当时的画面我至今想起来还历历在目。
随着教龄增长,我越来越觉得语文其实没有那么多知识性的东西要讲,带着孩子们阅读,一本书一本书读下去,把语文的内容往外延伸,以后他们可能不记得我给他们上了什么课文,但是当他无意间看到某本书的时候,一定能想起来,曾经有位老师带他们一句一句读过。
想起来每一届六年级最后半个月语文书上完了,考试考完了,我就会带他们读鲁迅的《朝花夕拾》,因为这是七年级的必读书目,也因为我很喜欢这本书,我带他们一篇一篇读下去,后来好多学生从中学回来看我,都会感谢我带他们读了这本书,说考试考到了,他们因为读过,觉得不那么难。
这一个小时花的正值,期待下一次校本课程。
这学期在家长们的支持下,我们班又买了两千多块的书,每天都能看到孩子们捧着书读的样子,问他们图书角的书看了吗?他们都说看了看了,可好看了。可惜他们读书的样子我没拍下来,下一次还是要做有心人,把他们坐在走廊上阳光下,坐在操场上读书的样子拍下来。
昨天晚上让他们回家写一写自己今天的阅读收获,字数不限,以下是高芊珣同学写的内容,小高现在的困境随着她年龄的增长,一定会迎刃而解,她将会在奔跑的路上遇到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