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教育的桥梁:基层视角下的思考与行动

宣和林长办
创建于11-21
阅读 23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11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4世界中文大会致贺信,并祝贺孔子学院成立20周年。这一重要活动以“联通融合 传承创新”为主题,吸引了全球1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与会者,充分展现了中文教育的全球影响力。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深刻体会到,推动中文教育的繁荣发展不仅是国家层面的战略决策,更是基层工作的实践契机。

中文教育是文明互鉴的桥梁。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指出,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传承文明的载体、增进理解的桥梁。中文,作为中华民族数千年智慧的结晶,不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面向世界的一张文化名片。近年来,孔子学院和各类中文教育项目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中文教育逐渐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基层工作者要深刻理解这种文化力量的潜在影响,把它转化为本地发展的实际助力。

在我所在的镇,有着保存完好的古村落,这些都是独具地方文化特色的资源。我们可以以中文为纽带,将这些资源与国际游客和友人联结。例如,在古村落中开展书法、对联创作活动,让国际友人通过学习汉字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让他们在自然中感受中文的意境之美。这不仅能传播中华文化,也能为地方旅游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联通融合是基层工作创新实践的着力点。习近平强调,国际中文教育体现了开放包容的魅力、互学互鉴的价值和合作共赢的精神。基层干部可以充分借助这些理念,创新工作方式,推动本地区的文化与经济发展。一方面,可以加强与海外中文学习者的直接交流。例如,通过组织与孔子学院或海外中文学校的文化联谊活动,让海外中文学习者了解基层中国的真实面貌。具体而言,我们可以邀请中文学习者来镇上实地体验农耕文化,参观古村落历史遗迹,甚至参与一些特色项目,比如耕读文化体验、汉服文化体验等。在这些历史浓厚的项目里,让中文学习者亲身感受“天时地利人和”的文化意蕴。另一方面,基层干部也可以与国际中文教育资源联动,在本地学校开设针对外籍人士的中文课程。这种课程可以结合地方特色,用方言故事、历史传说、特色饮食等元素作为切入点,让中文教育更加生动有趣。这不仅服务了国际中文教育的需求,也能进一步提升地方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传承创新是推动文化自信关键举措。中文教育不仅仅是语言的传播,更是文化自信的传递。基层是文化自信的根基,做好文化传承工作是我们的职责所在。要让中文教育“走出去”,首先要让地方文化“活起来”。我所在的古村落历史悠久,却因时代发展逐渐失去活力。这正是我们推动文化创新的契机。例如,可以结合中文教育开发地方特色教材,将古村落的历史文化融入其中;也可以利用新媒体手段,通过短视频、线上直播等方式向全球观众展示中文教育在基层的独特魅力。

同时,在基层实践中,我们要重视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尊重中外文化的差异性与多样性,构建包容共赢的合作模式。例如,在面向国际友人的中文推广活动中,应避免单纯的文化灌输,而是要通过互动、交流、体验式学习等方式,让对方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温暖与深度。

中文教育的时代使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强调,希望世界中文大会搭建语言互通之桥、理解互信之桥、文明互鉴之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这一愿景同样需要基层干部在实践中一步步落实。

中文教育的繁荣发展不仅是国家的责任,更需要基层的参与。通过守正创新、联通融合,我们既能推动本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也能为中文教育走向世界贡献一份力量。未来,我将继续以中文为媒介,将文化传承与基层工作相结合,为中华文化的全球传播添砖加瓦。

阅读 23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