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落实小学劳动课程开展情况,促进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劳动新课程标准核心内容,切实地把劳动新课标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努力打造高效的劳动课堂。2024年11月15日下午在东昌府区育红小学开展了劳动学科基地教研活动。
莅临活动现场的参加人员有: 东昌府区教科研中心劳动学科教研员孔老师,片区学校的劳动学科负责人及骨干教师。本活动将聚焦课堂,通过观摩、评课、议课交流等方式,助力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提升教学质量。
课堂展示
滨河实验学校的杨庆华老师首先给大家带来了一堂精彩的课例展示——《扎染小方巾》。在这节劳动课的教学中,“学生主体”的理念得到了充分落实。上课伊始,通过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快速参与到课堂中来。在“怎么扎”“怎么染”的探究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观察、交流探讨、上台示范,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和掌握技能。在尝试制作和探究创新环节,更是给予学生实践的自主空间,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尝试改进,教师则在一旁巡回指导,起到辅助引导的作用。最后的作品展示和采访发言环节,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成就感,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学生的学习和体验展开,切实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扎染作为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扎染艺术的美,在于它的独一无二,在于它的变幻莫测。每一幅扎染作品,都像是一个故事,诉说着制作者的心声。同学们的作品色彩丰富、图案独特,用自己的双手,创作出了一幅幅令人惊叹的扎染作品,充满了童真和创意。更重要的是,同学们在创作过程中,收获了快乐,培养了自信心,学会了欣赏美、创造美。杨老师的课旨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了解扎染的历史、文化以及制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通过此次扎染课程,同学们能够更加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接着,育红小学的王蕊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巧手包饺子》一课。
王老师以新课标为指导,以“烹饪与营养”为主题,引导孩子们亲历情境、亲手操作、亲身体验,经历完整的劳动实践过程,获得了丰富的劳动体验,习得了劳动知识与技能,感悟和体会到了劳动的内涵与价值,培育了劳动精神。
上课伊始,王老师介绍了饺子的历史由来和重要意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调馅的探究环节,王老师鼓励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尝试,引导学生分析后进行纠错,并示范正确的方法,使学生很快便掌握了要点。
跃跃欲试的“包饺子”环节,孩子们大展身手,认真听、细心看、动手做,他们边包边彼此交流,相互帮助,完成自己的作品。
评课议课,交流总结
课后,由区教科研中心教研员孔老师主持,与会老师进行评课。老师们对两节课都给予了很大的肯定,并深入剖析,对优点和教学建议积极发言、畅所欲言。
最后孔老师针对劳动课的开展情况,对参会教师进行劳动教学指导。孔老师结合新课标提出未来劳动课堂发展的新方向,鼓励教师们充分利用好劳动课程标准和现行指导用书,并指出在教学中可将劳动核心素养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使劳动内容学以致用。孔老师的指导立足课标,深耕课堂,发人深省,为老师们的前行指明了奋力的方向。
树“劳”品质,研“动”未来!在新课程理念、新课标要求的背景下,我们会在教研之路上砥砺前行、大胆创新,继续深化课程主题意义、落实劳动学科核心素养,为教育赋能!
编辑: 王亚男
初审: 荣 婷
终审: 李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