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区东华幼儿园2024年秋季学期第十二周幼儿活动观察记录(大二班徐艺文)

徐艺文
创建于2024-11-21
阅读 32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基本情况

观察者:徐艺文  

观察对象:小赵、萝卜  

观察时间:2024年11月19—21日  

观察地点:建构区

观察目标:

观察幼儿在建构游戏中是否能够将兴趣转化为建构创作的灵感与动力,提高想象力与创造力。

观察实录

萝卜最近非常喜欢游戏“我的世界”,基本天天挂在嘴边,跟我介绍游戏怎么玩,里面有那些人物,人物有什么技能。慢慢的班上的小朋友都开始把“我的世界”挂在嘴边,他的同桌小赵也深受他的影响。

今天的区域活动,小赵来到了他最熟悉的桌面建构区,搭起了他最拿手的“方块”。


我坐在他们旁边:“萝卜,小赵,你们这么喜欢我的世界这个游戏,我们来想一想有没有可能用这些多芬来搭建一些和我的世界有关的东西啊。”他们立马来了兴趣。

萝卜:“那我要搭一个我的世界里面的生命之树。”

小赵:“那我要搭我的世界里面的农场。”

萝卜选了绿色的多芬来搭树冠,小赵没有过多纠结颜色,拿到哪个用哪个,很快搭好了农场的一只小鸡。

看到萝卜在搭树之后小赵决定给他的农场也添一棵树。

两棵树都搭好以后,出现了区别,萝卜的树是有层次的往上叠加,而小赵的树是两个平面的正方形叠加在一起。

萝卜转过来问我:“老师,你觉得谁的树更好看一点?”

我:“你们两个用的方法不同啊,你观察一下有什么区别,搭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

萝卜:“他那个是按照第一层的形状往上叠加,我这个就是每一层我都减少了一圈往上加的,就搭成了这种。”

我:“对,小赵这个就像路边裁剪整齐的行道树,你这个是长在公园里的大树。”

小赵有了个新的主意:“我给我这个搭一个底座嘛。”

底座搭好后,他把萝卜的树和他的树搭在一起:“看,一颗超级高的大树!”

20日我去体检刚刚回到班上,小赵就开心的拉住我:“老师,你要不要去看看我的农场?我今天搭的。”

我:“可以啊。”

于是他给我介绍了他的农场今天多了两个新的像素小人,明天他还要继续搭。


21日的搭建,萝卜和小赵一起合作搭建出了一个更大的农场,添加了保护家园的大炮、在农田里干活的小人等等,小赵还给我介绍他给他的小树苗加了自动浇水装置,这样树就不会干枯了。

团讨的时候我问小朋友们:“想一想,你们喜欢的那些游戏只能在手机里玩吗?在现实生活里要怎么玩呢?”

萝卜:“我今天就和小赵用多芬搭了我的世界里面的农场!”

我:“所以你们喜欢的游戏也不是必须要用手机玩。”

小赵:“对!我们还可以在建构区来搭建。”

我:“除了建构区呢?”

雅雯:“我觉得美工区也可以,用一些纸或者彩泥来做。”

我:“好主意。”

分析评价

1.想象力与创造力

 萝卜和小赵因对“我的世界”游戏的热爱,能够在建构区积极迁移游戏中的元素进行创作。萝卜搭建的生命之树和小赵搭建的农场以及后续添加的各种元素都展现出他们丰富的想象力,能将虚拟游戏中的事物在现实建构中具象化,符合《指南》中“艺术领域——表现与创造”子领域中关于幼儿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的要求,在大班阶段幼儿已经能够依据自己的兴趣进行有目的的创造活动,他们的表现体现了此年龄段幼儿在想象力与创造力方面的良好发展。

 2.建构技能

从建构技能来看,萝卜采用每一层递减一圈的方式搭建出有层次的树,小赵则是按照形状往上叠加搭建出较为规整的形状,并且小赵还能为自己的作品添加底座。这表明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建构技能,如简单的形状组合与堆叠,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有计划地进行建构,这与《指南》中“科学领域——数学认知”部分关于幼儿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并进行搭建活动的目标相契合,反映出大班幼儿在建构技能上有了一定的基础并能够自主运用。

3.合作与交流

在合作搭建更大农场的过程中,萝卜和小赵能够相互配合,共同商量添加保护家园的大炮、干活的小人等元素,并且在遇到问题时(如比较谁的树更好看)能够主动与老师交流并从中学习不同的建构思路。这体现了他们具备良好的合作意识与交流能力,符合《指南》中“社会领域——人际交往”中关于幼儿在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的目标,说明在大班集体生活中幼儿在合作交流方面得到了较好的锻炼与发展。

支持策略

1. 材料投放

投放一些辅助材料,如人偶、小动物模型、小旗帜等,让幼儿在建构作品中能更好地丰富细节,使建构场景更加生动逼真。

2.经验拓展

(1)组织集体活动,让萝卜和小赵向其他小朋友分享他们在建构“我的世界”相关作品时的经验和创意,激发更多幼儿对建构游戏的兴趣并拓展他们的建构思路。

(2)开展关于“我的世界”游戏中不同建筑风格和元素特点的讨论活动,引导幼儿深入了解游戏中的建筑文化背景,从而在建构中更好地融入文化元素,提升建构作品的内涵。

3.教师引导

(1)在幼儿建构过程中,教师继续以提问、引导观察等方式鼓励幼儿发现建构中的数学和空间关系问题,如在搭建复杂建筑时如何保持结构稳定、不同形状组合的空间利用等,进一步提升幼儿的科学认知能力。

(2)当幼儿在合作中出现分歧时,教师应及时介入并引导幼儿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协商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例如在讨论建构方案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投票或者轮流发表意见等方式来达成共识。

阅读 32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