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课堂】预防流感,从我做起

忆昔
创建于2024-11-21
阅读 42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诸多影响。了解流感知识,对于预防和控制流感的传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什么是流行性感冒

  流感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的不同,可分为甲、乙、丙、丁四型。甲型流感病毒极易发生变异,是引发全球性流感大流行的主要病原体;乙型流感病毒的变异相对较小,常引起局部地区的流行;丙型流感病毒较为稳定,一般仅导致散发性病例;丁型流感病毒主要感染牛等家畜,目前尚未发现其能在人类中大规模传播。

传播途径

  这些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以及被污染的物品等途径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释放出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周围的人吸入这些飞沫后,就有可能感染流感。此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电梯按钮等,再用手触摸口鼻,也可能导致病毒进入体内而引发感染。

流感的症状

  流感的潜伏期通常为 1 - 7 天,多数患者在感染后 1 - 3 天发病。其症状一般比普通感冒更为严重,主要表现为高热、乏力、头痛、全身酸痛、咳嗽、咽痛、流鼻涕、鼻塞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尤其是儿童患者更为常见。



  高热是流感的典型症状之一,体温可达 39 - 40℃甚至更高,且发热持续时间较长,一般为 3 - 5 天。全身酸痛主要累及肌肉,包括四肢、腰背等部位,使人感到极度不适。头痛通常较为剧烈,可伴有头晕、眼眶疼痛等症状。咳嗽多为干咳或伴有少量白痰,严重时可影响呼吸功能。咽痛、流鼻涕、鼻塞等呼吸道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但程度往往更重。

易感人群

  流感虽然大多具有自限性,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肺炎、呼吸衰竭、心肌炎、脑炎等,甚至危及生命。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儿童、孕妇、患有慢性基础疾病(如哮喘、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人群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流感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更高,病情也更为严重。

预防方法

1.接种流感疫苗:这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流感疫苗可以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从而在面对流感病毒入侵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降低感染的风险和减轻病情的严重程度。建议每年在流感季节来临之前接种流感疫苗,尤其是上述易感染人群。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 20 秒,特别是在接触公共物品后、咳嗽或打喷嚏后、饭前便后等。注意呼吸道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播。

3.加强室内通风换气: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减少病毒在室内的浓度。

4.增强体质: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 C、维生素 D、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牛奶、鸡蛋等。适量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跑步、游泳、瑜伽等,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身体的恢复和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5.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在流感高发期,尽量减少到商场、超市、电影院、车站等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活动,如必须前往,建议佩戴口罩。

  流行性感冒虽然常见,但绝不可轻视。通过了解流感的相关知识,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我们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感染流感的风险,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在流感流行季节,一旦出现疑似流感症状,应及时就医,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病情加重和并发症的发生。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抗击流感,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

稿件来源:文教园第二幼儿园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

图文编审:何俊瑶

图文复审:王瑞洁、王丽阳

图文终审:董顺华

阅读 42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