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区柴林幼儿园“互联网  ”环境下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对话共讨微课程课程微讲座-品德培养5

c。
创建于4天前
阅读 43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重塑适宜的分享教育

05:08

面对小孩,你是否会经常听到,或者自己也常常使用类似的表达:

“你的玩具车就借给花花玩一下嘛,上次花花也给你玩了她的小飞机呀!”

“你有两个娃娃,就给花花一个嘛,你们是好朋友,好朋友是要分享的!”

在很多公共场合,这种场景非常常见。家长或是为了显得大方,或者抹不开面子,或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更好地融人环境,热衷于让孩子把东西“分享”给别人。

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分享经验并未让孩子感受到与他人分享的喜悦,而是体会到一种被剥夺感。那么分享的本质是什么呢?分享是人类的一种亲社会行为,指个体主动自愿与他人共享资源,并从中获得愉悦和满足的社会行为。真正的分享至少应该具备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主动自愿,二是与他人共享,三是内心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分享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具有重要的发展价值,不仅是孩子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孩子建立良好伙伴关系、形成健康个性的重要基础。

如何重塑适宜的分享教育呢?

‍第一,帮助孩子建立物权意识。孩子必然是先懂得“独占”才能够“分享”,必然是先懂得 “利己”才能够“利他”。对此,我们必须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在期待孩子分享持有物之前,先让孩子对持有物具有绝对的安全感。例如,我们可以这样跟孩子讲:“宝宝,这个玩具车是你的,你可以自已做主让不让花花玩。妈妈要告诉你的是。这个玩具车就算给花花玩过了,它也还是你的,我们还是会把它带回家的。”孩子只有了解了自己对持有物的所有权,才能理解别人的所有权。这样做,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物权意识,这是分享的重要前提。

第二,对于低龄幼儿,理解并允许孩子的不分享。当孩子还小的时候,可能会因为多种原因不愿意分享,例如,有的孩子先天气质比较谨慎,害怕小朋友把自己非常珍视的宝贝玩具弄坏了;有的孩子以前分享玩具之后被别的小朋友拿走了,没有要回来;有的孩子独占意识比较强,就喜欢自己玩自己的。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尊重孩子当下的自主选择,不在众人面前强迫孩子分享而使其难堪。同时,我们要努力理解孩子“不分享”背后的可能原因,多听听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第三,教给孩子具体的分享技能。在生活中,有些孩子是有分享意愿的,但是由于不知道具体怎么做,所以无法表现出实际的分享行为。

比如,有的孩子会说:“我只有一辆玩具遥控车,但是很多小朋友都想玩,我不知道该给谁玩?”有的孩子会说:“我只剩两颗糖了,但是有四个小朋友都想吃,我分不开。”对此,家长还需要教给孩子具体的分享技能,例如,玩具分享可以采取“轮流原则”,食物分享可以采取“平均原则”,当食物数量少于分享对象数量时,还可以采取猜拳形式来决定谁可以吃。

另外,有的孩子是因为担心别人会把自己的玩具玩坏,所以不愿意分享玩具。对此,我们可以告诉分享对象这个玩具的常规玩法、怎样做可以保护玩具。如果玩具确实没有得到“善待”,孩子选择暂停分享也是可以的。

真正意义上的分享,是自我满足后的自然流露。在生活中,我们要特别警惕“伪分享”,帮助孩子领悟分享的真义、享受分享的乐趣,使孩子既能够自愿自发地分享,也能够有策略地分享;既能维护好自身权益,又能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阅读 43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