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启智,以研促教——东平县旧县乡中心学校举行数学教研活动之高效课堂

东平县旧县乡中心学校
创建于2024-11-20
阅读 104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11月19日上午,我校如期举行了小学数学教研活动,李苗老师在四年级呈现了一节精彩的数学公开课。

      李苗老师所讲的《平均数》一课有以下特点和优势:

注重概念理解

       通过直观的教学案例,如“水槽挡板”“如何挑选篮球运动员”等,让学生清晰地看到数据的分布情况,进而理解平均数是通过移多补少或计算得出的、能反映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虚拟数,并非真实存在于原始数据中的某个值,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巧妙设计教学环节

      课程设计由浅入深,先从简单的生活实例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产生求平均数的需求,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求平均数的方法,如移多补少法、计算法等,最后通过练习和实际问题的解决,加深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尤其课程中“防溺水安全教育”的导入十分巧妙,将学生实际身高和水的平均深度对比,引发学生思考,在场的听课老师也赞叹不已!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选取与学生生活贴近的题材,如环境保护、判断对错等,让学生感受到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相互交流,如让学生用移一移、算一算的方法求出平均数,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

       随后,学校领导和全校数学老师对李苗老师的《平均数》一课进行交流研讨。

      李苗老师介绍了《平均数》一课的设计思路:首先,考虑到学生对平均数概念较为陌生且抽象,于是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让他们先从直观感受上理解为什么需要平均数来描述一组数据的特征。接着,在概念构建环节,运用直观的多媒体动画,逐步展示将不相等的数据通过移多补少转化为平均数的过程,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尝试用算式计算平均数,实现从形象到抽象的思维过渡,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平均数的内涵。然后,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题,从简单的计算平均数到复杂的平均数在实际生活问题中的应用,如平均得分对选手表现的评估等,通过相互合作、个人竞赛等多种形式,巩固学生对平均数的计算技能,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最后,引导学生回顾整堂课内容,总结平均数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生活中的平均数现象,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与应用视野。

      接着,所有数学老师点评了本节课,并表示通过本次研讨学习,教师可以分享彼此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技巧,其他教师可以学习借鉴这种方法,进而丰富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效率。

      最后,校长肖学金总结说到,学校组织教研活动目的就是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本次,数学教研组的教师们在教研活动中能够相互沟通,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不同年级的数学教师交流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特点和问题,能更好地开展衔接教学,形成良好的教学团队氛围。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困难、课堂参与度不高、教学方法效果不佳等。教研活动就是提供了集中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机会,通过大家的智慧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而且还能紧跟教育领域的新动态、新要求,及时调整教学方向,让咱们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迈上新台阶。

      相信后续的教研活动一定会开展得越来越精彩,收获满满的成果。

阅读 104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