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暖阳沐人心,教研交流传真情。学习是最美的遇见,成长是最美的风景。教研活动是老师最好的成长平台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跟岗学员的专业素养,跟岗研修的第三天,我们学员们齐聚草埔小学和罗湖教科院附属学校,共赴课堂盛宴。 罗湖区教科院历史教研员肖仕杨、草埔小学教研主任黄柏丽及两所学校的部分老师参与了听评课活动。
创设情境 优化策略
第一节课堂展示
小学数学《沏茶问题》
执教:马芝欣
马老师通过真实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唤起学生对合理安排时间的认知经验,顺势导入新课的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抛出问题: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水?
在核心问题任务驱动下,教师先组织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最优方案,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收集不同方案,进行小组汇报展示。这个环节,教师适时引导、恰当提出问题,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最后通过学生汇报,运用睿智云平台直观展示沏茶的全过程并计算出时间。共同总结出最优化的方案,达到解决问题最优化的目的。
在整堂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在生生质疑与解答的过程中突破了重难点,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方法及应用价值,体会优化思想,发展了学生的推理意识。同时本节课马校将数学文化与中国茶文化、家务劳动相结合,不仅让学生在掌握数学技能的同时,领略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编写口诀 理解本质
第二节课堂展示
小学数学《7的乘法口诀》
执教:张小兰
开课前张老师和孩子进行了课前谈话交流,拉近了和孩子们的距离,在孩子放下戒备心的情况下进入了学习。通过复习1-6的乘法口诀,引出课题:7的乘法口诀。张老师抓住低年级学生观好动的年龄特点,课中设计观看视频、同桌合作、游戏等活动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在玩中学会了7的乘法口诀,掌握7乘法口诀的特点,在比拼中不仅运用乘法的意义理解了乘法口诀。
整堂课中,学生学习主动,争先抢后的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下课时间到了,孩子们都舍不得离开课堂。反映出孩子们喜欢这样的课堂,他们不仅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乐趣,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更感受到了数学世界的魅力!
沟通算理 提升思维
第三节课堂展示
小学数学《三位数乘两位练习》
执教:郭守霞
计算教学其本质都是在计算计数单位的个数,而乘法计算的本质就是计数单位的累加过程。这个累加的过程便是算理的理解。算理的理解、思维的提升、运算能力的培育不是新授课的物理叠加就能实现的,此时练习课的出现就显得尤为必要。作为新授课的延伸,郭老师的练习课中为学生提供了系统深化、内化的时间与空间,通过三个任务驱动,不仅复习巩固了口算、估算、笔算的这三种计算三宝的计算方法,而且在郭老师的循循善诱和追问中理解算理,在这节练习中学生的数感和推理意识都有所提升。
在培养学生估算能力过程中,教师让学生经历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不笔算,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与比较大小结合在一起,巧妙引出估算;第二层次巧妙设问“估算结果与准确结果比,是估大还是估小了?为什么?”引导学生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推理过程,得到正确的结论,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提升数学思维;第三层次是教师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与比较大小结合在一起,体现了运算的一致性。
时空穿越 彰显历史的鉴戒作用
第四节课堂展示
初中历史《东汉的兴衰》
执教:唐生元
唐老师以“一部治国理政的双面镜”为本课的教学立意,力在让学生通过史料分析认识到国家兴盛与统治者的措施有关,也要从不同时代的统治者采取的措施中进行对比,寻找共同点,为当今的治国理政给出启示。唐老师从改革开放前的深圳到一夜崛起之城,从东汉古墓与学生拉进了距离,破冰行动积极有效。对学生的历史学习习惯和历史思维能力提升做了较多的设计和实施。
在课堂设计环节中,唐老师采用历史时间轴的方式,将东汉兴衰的历史事件尽数体现在时间轴上,使学生便能够更好的理解历史知识,梳理历史脉络。同时唐老师运用了非常多的史料,这些史料的选取非常贴和教学内容,学生不仅能从史料中感受到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从论出的学科核心素养。
唐老师的这节课立意高远,体现了新课标理念,唯物史观统领这堂课,用比较法帮助学生探索历史规律。
评课议课 互动提升
上午和下午的四节课的展示后,参与听课的老师和授课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四位执教教师了不仅阐述自己的设计思路,并且一一做了简短的课后反思。观课教师分别从“目标、素养、表现、效果、提升”几个方面进行了精准有效的评议。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认真找出每节课的新点、亮点、优点,细心诚恳地指出授课中存在的问题、不足。
草埔小学的黄柏丽主任说:三位数学老师准备充分,每节课精心准备学习单、制作学具,课件等。三位老师肯定鼓励孩子的表现,很大的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
第一节课,马老师在上课当中每一个环节都循循善诱,给与充分的时间思考、讨论、用学具,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方案的展示验证,找到最优的方案。建议:合理分配时间,留足更多的时间去做练习,这节课会更完美。
第二节课,学生在学习之前已经背熟了乘法口诀,学生已经不陌生,但是张老师重视乘法口诀的意义和课后对口诀的运用,帮助学生巩固加深了对7乘法口诀的理解和记忆。建议加一些乘法口诀写的练习,可以避免学生写口诀的一个易错点。
第三节,郭老师通过8道计算题,简约的素材,经历本质的探究,发展高阶思维,培育核心素养,实现从动手算走向了动脑想。能及时捕捉到学生生成,沟通乘法运算的一致性。建议:练习的设计中,结合生活实际再进行追问,比如篮球一个52元,估算老师该准备多少钱时,不能估成50,还是得估成60计算,给学生强调估算要根据问题灵活解决问题,这样能更好的培养学生估算意识。
肖仕杨点评唐老师的课:1本节课在新课标、新教材、新中考的背景下,核心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以一部治国理政的双面镜为教学立意。2.在教学中能够以学生为中心,不断调整教学;3.能够较好的体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以唯物史观为引领,展现了完整的时空观念,通过史料分析培养了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通过西汉兴,西汉亡,东汉兴,东汉亡的历史对比,涵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4.在授课前应该提早熟悉学情,根据学情备课,能更好的达成学业要求,提高教学质量。5.在历史教学中对典型概念还需要深入浅出的予以解释。
五位学员虽然不是同学科,也都从新课标的理念下和跨学科的视角进行了评价。主动换位思考,由“我”执讲会怎么做、应怎么做,为积极探讨出行之有效的方法、策略,以求共同进步和提高。
专家引领 凝“新”聚力
下午在罗湖区教科院附属学校,由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初中历史教研员肖仕扬做了《新课标.新教材.新指向》专肖老师从课程与课标、课标与课例、课标与课本、教材与教学四个方面全面阐述了新课标视角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在培训中,肖老师在带领我们解读新课标的基础上,结合优秀老师闪光的教学案例,提出要创设多种教学情景,设计有助于学生素养形成和发展的教学环节。肖老师勉励在场的每一位教师“要奋起直追,也不必矫枉过正 ”“不能一蹴而就 ,更不能原地踏步”“主动求变才能跟上历史的步伐”。正如肖老师所说:专业赢得尊重,实力才是核心!
携一缕阳光,带一丝芳香,共见一路繁花绽放!今天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是思维的碰撞,是智慧的生长,是情感的连接。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我们深入了解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方法以及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无论是执教老师还是听课老师,都在交流中拓展了思路,在研讨中汲取了经验,在反思中获得了成长。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积极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之路,道阻且长,愿我们共研共学共提升,携手并进促成长!
编辑:郭守霞
审核:唐生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