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催苗绿,一片丹心育红花。为了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024年11月20日下午,文城乡中心校西南片区语文教研组联片教研,中年级语文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在文城乡东营学校如期开展。
教学环节
本次同课异构的课题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由两位老师进行了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构想,思路清晰,手段多样,各具特色。通过扎实的教学功底给大家展现了异彩缤纷的课堂。
本次活动由东营学校许英姿老师执教的《王戎不取道旁李》拉开帷幕。许老师从单元出发,立足单元导读页、目录页,通过讲好“历史名人故事”这一情境,把单元内的课文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观察、交流。首先从整体上明确整个单元的人文主题及学习目标,创设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育人环境,发挥了单元结构的真正力量。
许老师整堂课的教学思路清晰而又扎实,在丰富的朗读实践中,学生既提升了文言文阅读的能力,又丰富了文言文阅读的经验,同时为讲好这个故事打下了基础。大道至简,学以致用,方能彰显语文教学的底色,这一堂文言文的教学正是如此。
课堂剪影
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小组讨论中
马圆圆老师的课堂通过课前谈话和对生字“戎”的识字教学,以及老师独有的教学“智慧”巧妙的把学生带进古文的世界,把畏古文变成了乐古文。
马老师整堂课扎实高效,教师语言亲切,过渡自然,结构衔接紧凑。将课堂把握的很好,抛砖引玉,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把问题自然的抛出,引导学生自己思考,举手回答,对学生的多样回答进行切实评价,评价多元化。并且采用了发散思维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以课文为基础,向现实出发。
课堂剪影
耐心指导
课后,两位老师分别介绍了自己的设计理念和教学思路,并从教学设想、课堂实际情况等方面对自己的课进行了深入反思。
各校老师分别从多个维度对两节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这对于促进老师的专业成长,解决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
各抒己见
首先中心校邓主任对本次联片教研作出评价:
邓主任首先赞扬了本次教研活动比较成功,又指出教师如果在教研上有困惑,可以在教研群里讨论,本次教研对新入职教师的锻炼作用突出,但是没有突出经验丰富教师的引领作用,希望以后可以多找经验丰富的教师讲课。
接着邓主任针对两位老师的两节课作出以下总结:
两位老师备课充分,各有亮点,讲课时都用了较好的教法,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划分文言文停顿。单元导入和大单元教学很有必要,既能让学生认识名留青史的俊杰,又能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之后邓主任又对两节课的不足之处提出以下建议:
一,应把重点放在写和练上,语文课语文教师写字教学时间应把握在10分钟左右。
二,在读的过程中应给学生一个标准,让学生读一读,比一比,教师评一评,通过“评”掌握学生的朗读情况,例如可以给学生提出以下两个基本标准:
1,读准字音,有停顿。
2,读准字音,有停顿,停顿合适,读出韵律感。
三,要把文章讲生动,讲完整,表达要准确。
四,教师要多看教参,重视教参,多研,多下功夫,每课必备,做到备课时必看教参、必研究学情,把课堂教学落到实处。
最后由中心校靳校长对本次教研活动做总结:
靳校长指出学习文言文没有窍门,唯有“读”,让学生读顺、读出节奏、读懂意思、读明白道理。又提出老师们普遍把课件设计的非常丰富,问题提的也很多。但是忽略了我们对于学生核心素养以及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们应把握四个语文核心素养:
一,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二,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三,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四,审美的鉴赏与创造。
随后靳校长指出本节课两位老师共同的不足:
读的少,指导的少,学生展示朗读成果、展示自己理解、展示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素质的行为较少。学习文言文应把学生代入古人的场景中组织教学。
怎样上好一节课?对于这个问题靳校长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一,用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好课设计八字诀:
1,“实”,实实在在学语言,练能力,增知识。
2,“新”,课堂教学结构新,学生活动形式新。
3,“美”,美美的读,美美的写,美美的说,美美的品。
4,“活”,实践活动充分,形势变化有质,手法灵活高雅。
5,“丰”,教学内容有厚度,当堂收获极丰富。
6,“巧”,艺术的无穷,素养的沉淀,探索的精妙。
7,“趣”,有志趣,有理趣,有乐趣,有雅趣。
8,“深”,一定的教学深度,一定的学习难度,一定的训练力度。
二,倾力上课,扎实的组织学习活动。
1,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要完美结合,倾尽全部心血,组织学生高效的学习。让学生美读,静思,顿悟,交流,倾诉。
三,深入反思,全面总结成败得失。(要复盘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找出自己的不足并改进)
课堂教学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老师们在实践中领悟,在教研中提升。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促进全体教师积极探索新课标、新政策,实现了思想共融、理念互渗的新突破。本次教研活动已经结束,但教研人对课堂改革的探索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