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治理的进程中,“指标越多、实效越差” 的怪圈正成为阻碍工作深入开展的顽疾。
从现实来看,这一怪圈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在教育领域,基层学校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考核指标,从升学率到素质教育成果展示指标等。教师们为了满足这些指标,不得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进行一些形式化的教学活动以应对检查,而真正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成长的教育教学创新实践却难以有效开展。在医疗卫生方面,基层医疗机构被各种指标所累,像就诊人数指标、医疗服务流程规范指标等。医护人员忙于应对指标要求,可能会忽视对患者真正需求的深度关怀与医疗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
究其原因,部分是由于部门之间缺乏协同。不同部门各自为政地制定指标,没有形成有机整体,导致基层工作碎片化。同时,对指标的动态调整机制缺失。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一些指标却一成不变,逐渐脱离实际需求。
为了突破这一困境,需要多管齐下。一是加强部门协同整合。建立跨部门的指标制定协调小组,综合考量各方面因素,制定统一且合理的基层工作指标体系。二是建立指标的动态评估与更新机制。定期根据基层工作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趋势,对指标进行评估与调整,确保指标的科学性与时效性。三是注重基层工作的内涵式发展引导。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让基层工作人员深刻理解工作的本质目的,在执行指标过程中始终以提升工作实效、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跳出 “指标怪圈”,重塑基层工作的良好生态,让基层真正成为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坚实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