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基层 “指标怪圈”,回归工作实效

可喜可樂
创建于11-20
阅读 23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在基层工作的舞台上,指标常常被视为衡量工作成果与推进任务的重要依据。然而,当下基层却有陷入 “指标越多、实效越差” 怪圈的危险。

      众多的指标从上级层层下达,涉及各个领域与层面。初衷或许是为了全面促进基层发展、保障民生福祉等。但在实际执行中,问题频出。基层干部往往为了完成指标而疲于奔命,将大量精力耗费在数据的统计、材料的整理上,真正用于深入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时间被严重挤压。比如在一些地方,为了达成环境整治的指标,基层干部忙于填写各类报表、整理台账,却无暇顾及对居民环保意识的切实引导与环境改善的长效机制建立。

      当指标成为工作的核心驱动力而非实际成效时,容易催生形式主义。一些基层单位为了在指标考核中取得好成绩,可能会采取表面文章、数据造假等手段。这不仅损害了政府公信力,更使得基层工作偏离了为人民服务的正轨。而且,过多过杂的指标缺乏系统性整合,相互之间可能存在矛盾与冲突,让基层干部无所适从,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要打破这一怪圈,上级部门需转变管理思维。在制定指标时,应充分调研基层实际情况,精简指标体系,突出重点与关键任务。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将群众满意度、实际问题解决程度等作为核心考核要素,而非单纯依赖数据指标。基层干部自身也要增强主动意识,在执行指标任务过程中,始终以提升工作实效、服务人民群众为导向,对于不合理的指标要敢于向上反馈,共同推动基层工作从 “指标导向” 向 “实效导向” 转变,让基层工作真正落地生根,惠及广大民众。

阅读 23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