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上县第六教研协作区三校联备、联训、联研校际教研
为提升教师的学科育人意识,激发教师的创新潜能,促进教师之间的专业交流和互助,本次活动以学科思政+学科心育主题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探讨如何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中践行新课标,开拓创新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共同推动教育改革的进程。根据活动安排,2024年11月19日上午在颍上县滨河路小学同时进行英语、美术两个学科的同课异构活动,甘罗路小学、慎城镇第三小学、颍上滨河路小学的相关学科教师三十余人参与此次活动。
本次英语“同课异构”的课题是五年级上册Unit 4 What can you do? Part B Let's learn,两位英语老师凭借大方自然、亲切的教态,扎实的专业素质以及娴熟自如的课堂驾驭能力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听课的老师们不仅身临其境地领略了两位老师的课堂魅力,更在听课的过程中促进了自我素质的提升,获益匪浅。
第一节课由来自颍上县滨河路小学的梁云雪老师进行授课,梁老师的课堂清晰实在、动静结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并充分融合了“快乐·高效”与“习课堂”模式。在本节课的设计中让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以下几点:
1.教学方法多样。在教学过程中自如切换肢体语言、目标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去感知,把言、行、情融为一体。
2.任务驱动有趣、高效。时间限定的小组读,个人读真正实现了在有限的时间实现高效的教学,Game time及时检测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针对性进行了反馈,并且十分有趣,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
3.课堂活动真实有效。Do a survey环节真正体现了活动育人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创设了真实而又恰当的情境来使用新学的表达方式。
第二节课由来自颍上县慎城镇第三小学的赵萍老师进行授课,赵老师的课堂则从自我介绍出发,整体感知新知识,启发得当,层层递进,由易到难。课堂不仅训练学生听说能力,还增加了单元话题写作输出。在赵老师的课堂设计中充分体现:
1.环环紧扣,过渡自然。赵老师的课从自我介绍开始就在为课堂服务,从问What can I do?到What can you do?每一环都指向最后的语用输出,过渡自然,不断为学生提供语用任务,为最后的篇章输出做准备。
2.实用,实效,接地气。重视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是赵老师的课堂特色。她的课堂的"张力"十足。从自我介绍出发整体感知新短语,在反复操练中学习新短语,通过这样反复、多频率地使用,难点迎刃而解,重点也突出了。随后进行写作输出。其课堂之实效性多么显而易见啊!
3.课堂生成效果很好。在表达环节,学生不仅能说而且会演,让英语课堂绽放出了不同的色彩。
同时在四年级教室也如火如荼进行着美术课的同课异构,由颍上县滨河路小学李文静老师和颍上县实验小学(甘罗校区)饶曼老师分别进行四年级《中国龙》同课异构教学课例展示。
滨河路小学李文静老师采用了故事情境贯穿教学,她把每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画成动画分镜,吸引学生不由自主地跟随“中国龙”的脚步,学习如何创作龙年小版画。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生们不知不觉地学到了知识,从而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李老师带来独特的教学方法和创意,为学生们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获得听课者的一致好评。
实验小学(甘罗校区)饶曼老师借助邮票文化元素,引导学生设计出中国龙的卡通形象。继而对写实的龙和卡通龙之间的转化进行探究,分析表现方法。通过清晰明了的引导和步骤明朗的示范,指导学生自行设计一枚以中国卡通龙为图案的邮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们展示出的作品反馈了这节课的有效和成功,获得听课者的一致好评。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颍上县第六教研协作区三校全体英语和美术教师在滨河路小学副校长蔡传玉主持带领下对四位老师的课堂开展了评课活动。
来自三校的老师们对四位老师的课堂都做了精彩的点评,从课堂设计、课堂环节、到教学思路四位老师都能够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学活动设计本着“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颍上县慎城镇第三小学凌霄副校长对本次同课异构和评课活动进行了总结,他建议老师们应该思考如何把课堂主阵地还给学生,让学生多说多练英语。同时指出每一次的教研活动都是思维的碰撞。希望老师们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鼓励新教师虚心向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们请教,携手共上新台阶。
同课是基础,异构是发展。最后,此次活动主持人蔡传玉副校长对四位老师的课堂给予了肯定,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1.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活动设计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同时考虑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不要局限于本节课的课堂容量,应在学生的知识基础上有所拓展;
2.关注单元的主题意义,基于主题意义开展教学,并顺理成章地输出情感教育。
3.鼓励青年美术老师们积极参与教研活动,经常切磋交流,提升专业素养,在教研中、不断进步和成长。
教无涯,研无尽,颍上县第六教研协作区教师们将继续以创新的精神和守正的态度,深耕教学实践,不断探索和构建高质量的课堂,为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做出更大的努力。未来的路上,我们一定会越走越好!
图文:王守雪、邢玉玉
初审:蔡传玉
终审:郭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