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辛与牙疼 的相关治疗
1 元 朱震亨 《丹溪心法》 宜辛散,忌凉遇
牙齿之痛,因胃中湿热上出于牙龈之间,适被风寒或饮冷所郁,则湿热不得外达,故作痛也。寒是标,故外用辛温擦漱之药;热是本,故内服辛凉散热之剂。牙痛用梧桐泪为末,少加麝香擦之。
2 《华佗论证神方.华佗治牙疼要诀》
宜辛散,忌凉遏。
世传华先生治牙痛“一撮花椒水一盅,细辛白芷与防风。浓煎漱齿三更后,不怕牙痛风火虫。”
3 元.许国祯《御药院方》漱口沉香散
治牙槽热毒之气冲发,齿龂肿痛,或疮,或差,或发,并宜服之。
香附八两 沉香升麻各一两 华细辛半两
上为细末,每用二钱,水一大盏同煎至三两沸,去滓温漱,冷吐,误咽不妨,不计时候, 日用三四次。
4 宋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四》柳枝汤
治齿根出露,摇动疼痛,宜含柳枝汤方:
柳枝一握,切
地骨皮、细辛、防风去芦头
杏仁汤浸,去皮尖
双仁、蔓荆子以上各一两
(一方另有青盐半两)
上件药,都细锉和匀,每用一两,以水一大盏、酒一盏,同煎至一盏,去滓,热含就于患处。
经方五味子参考点
1:治咳用五味子 小青龙汤
2:气上冲用五味子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
【36条】: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
3:发汗过多后,禹余粮丸.
【393条】: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
禹余粮丸方
禹余粮四两 人参三两 附子二枚
五味子三合 茯苓三两 干姜三两
上六味,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
五味子临床不适应证:
1:风邪化热,气管发炎
2:黄浓痰——桂枝加皂角汤,皂角丸之类
3:白色果冻痰——牡蛎之类
4:五味子打碎用,
应用五味子时,脉象必须是浮脉。
脉浮弦者,小青龙汤主之。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治疗小青龙汤没有彻底治疗好的咳嗽后遗症,效果优于苓桂术甘汤。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
【35条】: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36条】: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桂苓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
【37条】: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以治其咳满,即苓甘五味姜辛汤。
【38条】:咳满即止,而更复渴,冲气复发者,以细辛、干姜为热药也。服之当遂渴,而渴反止者,为支饮也。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内半夏,以去其水。即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
【39条】: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加杏仁主之。其证应内麻黄,以其人遂痹,故不内之。若逆而内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即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