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来临之际
程天添
创建于2019-01-13
阅读 7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时间如涓涓流水缓缓地流过,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让我们细细品味。
在杜市中心小学四个多月的实习生活过得很充实,很快乐,也让我充分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不尽的关怀。
尽管我们这些实习生每个人来自不同的地方,在实习前我们也不是非常熟悉,但在这几个月的实习期间,我们几乎每天早晨一起等车,一起去学校,一起放学,一起吃中饭,在此期间,我们感觉我们各自的了解逐渐加深。
刚到实习学校时,我们一起在办公室备课,一起聊天,这里记录了我们的欢笑,我们的忙碌,我们的进步与成熟等等。我们实习队员从一开始的不熟悉到逐渐的了解,再到现在建立起深厚的友谊,这一切永远都会尘封在我记忆的深处!
不但在这所学校收获了友谊,同时我还学到了很多与教学有关的知识!
怎么才能上好一节课呢?
从学习内容来看,一节好课,应该是基于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课。
从学习结果来看,一节好课,学生除了收获学科知识和技能,更要在学科思想方法上、迁移所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上有所进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在“学会”和“会学”上有所进步!
从学习过程来看,一节好课,如果是教师讲授,基本要求是内容清晰、有条理,表达逻辑严密,情感积极投入,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但是,更好的是学生要独立或者合作完成具体的任务,学生是主动学习者,有分析预测、设计方案、动手实践、评价、质疑、表达观点等行为,有一定的思维容量,并可以进一步发展高阶思维能力。
从学习感受来看,一节好课,是学生听了还想听、不愿意下课的课。学生往往经历了困难,解决了问题,完成了任务,成功的喜悦才会更强烈。
所以,好课的重要标准是看学生的收获,收获了什么、收获了多少、有多少学生有收获。学习真正发生了,学生有实际获得的课,就是好课。
好课的标准是动态发展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科教育的目标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到三维目标,再发展到学科核心素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好课的标准也就随之变化了。
曾经,我以为讲清楚、有逻辑就是好课,却忽视了学生有没有学会、是否理解了、是否会应用等问题。在那个“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记住了就可以。
而现在,能举一反三都无法适应社会和时代的要求了。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每个学科都要有贡献。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教育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独特贡献,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好课要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
那么,教师怎样才能保证自己的课一直是好课呢?
一、是教师要永远关注学生是否学会了,而不是自己有没有教到。让学生与情境(任务、真实问题)持续互动,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建构新知识、新认识、创生新意义的过程。
二、是教师要不断学习,在实践和反思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学会专业化的学习设计,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边思考边讨论,边实践边解决,以此帮助学生“学会”。教师要把学生的成功放在更长的时间轴上来考量,这也是对教育目的和教学价值的追问。
三、 好课需要好的学习设计和实施。将学习内容和真实生活关联起来,能造成认知冲突,挑战学生的认识角度。凡是针对学生认识障碍、需要理清认识思路的素材都是好的素材。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没有谁是天生成绩优秀,没有谁是一出生就到达成功,也没有任何事情是一蹴而就的,学习亦是如此。好事多磨,学无止境,唯有勤奋与努力才是王道。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对于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古代,底层人们能够改变自己地位的方式很单一,除了生逢乱世,趁势而起之外,也就只有读书了。读书虽然是强制的,但是中国人的读书传统就靠着这种方式流传下来了。
在今天,行业越来越细化,读书也不一定是捷径,但是向读书仍然是积累知识、增长学问的有效途径。读书的作用不仅在于占有知识,还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阅读 7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