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共研新质课堂

——蔡园镇中心校联动教研活动纪实

李振
创建于2024-11-20
阅读 233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学习是最美的遇见,成长是最美的风景,教研活动是老师最好的成长平台。为实现以研促教,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教学水平,11月21日,蔡园镇中心校联动教研活动在孟官营小学如期举行,全镇各小学校长、主任、教师代表5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

课  例  展  示   一

二年级语文《八角楼上》  执教:马欣如

马老师在《八角楼上》的教学中,从大单元情境“争做红色故事宣讲员”入手,将历史背景与情境导入的巧妙结合,注重语言理解与情感体会,通过图文对照、设疑引导、启发诱导等多种方法巧妙引导,点燃学生思辨火花,始终紧贴文本,步步深入,人物形象愈发鲜活立体,学生仿若穿越时空,亲见毛主席在八角楼上的光辉形象。

整节课的设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精心设计学习支架,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重难点。从毛主席的生活环境到毛主席的工作环境,一步步引导孩子了解那个艰苦斗争的年代下伟人的崇高精神。并通过字词朗读、句子朗读、创设情境复读,在读中理解词语,在读中感悟情感。堂课如春风化雨,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悄无声息间拔节生长,为语文学习之路点亮一盏明灯。

课  例  展  示  二

二年级语文《夜宿山寺》    执教:张丽丽

《夜宿山寺》作为一首充满想象的古诗,张老师创设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夜静、星辰、山高、楼危的情境之中,以“高”“危”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高百尺”“摘星辰”等,让学生想象画面,体会诗歌想象丰富,充满意趣的特点。

整节课的设计,朗读训练层次分明,从初读时的字音准确,到反复诵读体会节奏,再到带着想象读,让学生逐步从读中领略到山寺的高耸入云。同时,老师引导学生想象诗人的所见所感,课堂实效性强,让古诗韵味深深扎根在学生心中;写字教学可是低学段的教学重点,绝对不能忽略。只见张老师一笔一划地指导孩子们书写“敢”、“惊”两个生字,留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在课堂上书写生字。

评  课  议  课  环  节

       观摩完两位老师精彩课堂后,在评课议课环节中,与会领导、语文教师展开讨论,针对这两节课,发表自己的听课感受,集思广益,既肯定了两位老师的优点,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何为教育的“新质生产力”?我们小学语文的“新质课堂”又该怎样上?全体与会教师热烈讨论,总结出了小学语文“新质课堂”应该具备的十大特征:

       一、素养落地:核心素养就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简单来说,小学语文学科的核心就是语言、思维、审美、文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如敏提出“以一带三”强调语言运用的重要性,告诉我们语言文字运用是基础,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过程中实现提升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而这些能力的提升必须依托语言、基于语言、通过语言、实现语言。

       二、以生为本: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既要遵循规律,又要以教材为例子,因学生而设计课程内容,设计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读书、学会实践、学会生活体验,快乐健康地成长。

       三、以文育(化)人:落实课标精神,把握语文课程“以文化人”的核心价值追求,要求我们认识文化教育的正当性,理解语文课程与文化的关系,遵循语文教育相对价值秩序并在实践中处理好相关关系,切实实现语文课程文化育人的功能。

       以革命文化为例,我们不仅希望学生通过对相关课文的学习,了解文本背后的历史事件,理性认同革命文化,崇敬为民族与国家独立、发展做出贡献的英雄人物,感激与珍惜当下和平安定的生活,更希望他们内化于心而后外化于行,在此引导下树立远大理想,在日常的学习中勤奋刻苦、敢于探索,在生活遭遇困境时能乐观面对、坚韧不屈,在是非面前能清醒判断,敢于抵制社会不良风气。文化教育最终要唤醒的是学生内心精神的力量,形成自己的秩序,从而拥有更纯粹、更丰富、更高远的生活世界与精神人生。

       四、创设情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化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体验和学习语文,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五、任务(问题)驱动: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由“问题”向“学习任务”转变。在进阶式的学习任务的支撑之下,语文课堂教学要扎扎实实地指向语文的学习,“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六、AIZ智能辅助: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的边界也在不断拓展。AI技术与语文教学相结合的设计,将是一次极具创新和前瞻性的挑战和机遇,它将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深入地理解文本知识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七、支架搭建: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习支架的搭建,结合学生的学情以及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搭建。在搭建学习支架时,教师要掌握好搭建要点,确保支架的类型能够很好地符合学生的现状,并且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通过搭建学习支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降低教学难度,而且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八、评价赋能:过程性评价是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科学、有效地实施过程性评价(多样性、教学评一致性),我们可以更好地监测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能更加有效的赋予孩子们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九、终身学习: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是让孩子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语文教学中的学法指导须注重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非常迫切的时代性命题。

       十、师生(教学)相长: 教学是双边活动,既指教师的“教”,也指学生的“学”;既有教师“教的过程”教会学生如何更好地“学”,也有学生“学的活动”推动教师如何更好地“教”。因此,新质的课堂都应该是是“相长”之旅,每一节课都应该成为我们小语人追求智慧的教育生活,享受幸福的教育人生的过程。

领  导  点  评  环  节

       蔡园镇综合教育办公室主任、中心校王立新校长全程参与,会后总结发言:

       1、勉励全体教师既要做“知识的传授者”,又要做“灵魂的塑造者”,站在孩子一面共同面对学习困难,解决问题;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2、号召全体教师把精力放在课堂上,放在教学上,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时代的召唤、战略的需要,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非做不可的责任担当。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每一位教师都要在“双新”背景下成为追求高质量教育、推动新质生产力在教育领域发展的行动者。

共  勉  结  束  语

       新质生产力、新质教育、新质课堂——一个富有深度和前瞻性的教育理念,它以核心素养作为教育教学的核心目标,体现了对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高度重视。新质课堂的提出,则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本次教研活动,不仅是对教育教学的深入研讨,是对教育教学的一次深刻反思和改革,更是对我们教育理念的磨砺与提升。作为教育者,我们不仅要有前瞻性的视野,更要有实践者的勇气和智慧,不断克服“新质”困难,适应“新质”教育,迎接“新质”挑战!💪✊

编辑:李    振

审核:张新宇

阅读 233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