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是“爱”扼杀了孩子的好习惯

大方县文惠实验中学
创建于05-23
阅读 150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文/晶哥

      “是‘爱’扼杀了孩子的好习惯,并将孩子推向坏习惯的泥潭甚至深渊。”我是这么说的,也是真实地这么想的。
         当然,我这里所说的爱,不是真正健康的爱,而是对孩子无底线的宠溺和无原则的原谅。准确地说是一种以爱的名义,实则不自觉地把自己孩子引向深渊的亲子行为。
          

         孩子的坏习惯养成的第一步是无底线的宠溺,因宠溺而忽略了对他们的正确引导。
         研究表明:野鸭、大雁、天鹅甚至神话传说中的麒麟,它们出生睁开的第一眼,看到的甚至有可能并非活物的其它会动的物什,就会第一时间认为是它自己的母亲而紧紧跟随。
         我们人类也没有超然于这一动物的属性,只是研究表明我们人类不是一出生,而是三个月左右大小,就通过手等肌肤的触摸和眼睛的观察来感知这个世界。
          三个月左右一般肌肤相贴的是母亲,因此婴儿人生第一个认知母亲的感觉和形体(当然也有可能是其他跟他肌肤相贴的人)。其次三个月大的婴儿,视力仅为0.025-0.033之间,能辨识的事物往往距离很短,因此无论睡醒或是哺乳时抬头,能辨识并且能刻进大脑的,也仅仅是母亲的形象。并且从此时起,他便会在潜移默化地学习和模仿跟他最亲近的人。所以大家明白了为什么很多婴儿,一离开母亲的怀抱,就会哇哇大哭,甚至是背他,不是母亲的后背,他都能感知并大哭——不要懊恼这孩子讨嫌,要感激你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更能敏锐地感知!
          三个月一直到五六岁的成长过程中,他就是用这种方法表达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于是我们常常看到有很多小孩模仿抽烟的姿势、说话的口头禅、跷二郎腿、躺沙发的姿势......
          我特别感慨的是前几年看到一个网络的视频: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几乎都是奶奶带,最后广场舞跳得有模有样。最让人震惊的是居然爆红且赢得无数赞叹!
         一个本该玩泥巴捉蝴蝶或者看熊出没朝气蓬勃的孩子把个老太太的事做得有模有样,大家想想是该喜还是该悲?
  “什么样的家长,带出什么样的孩子。”我们也应该明白:孟母为什么要“三迁”了吧?

         孩子坏习惯养成的第二步是无原则的原谅让他辨不了是非。而坏习惯做的事往往比好习惯做的事更有吸引力,或者说诱惑力。因为坏习惯更随心所欲,好习惯却束手束脚。
  我听过最充满温暖又最该天诛地灭的一句话是“你打(骂)他干嘛?娃还小,长大了他自然就懂事了。”
  我今年在我四岁的闺女身上得到了启示:闺女幼儿园小班,她经常幼儿园放学后来我的学校,然后跟我一起下班回家。而每次到校门离超市不远处,她就会拼着买东西,开始只卖贴画,偶尔满足,他很高兴。我说不买,她也就嘟囔着一步三回头地跟我回家。但因为偶尔满足,后来慢慢地就要汉堡、鸡腿。众所周知鸡腿之类真不适合婴幼儿长期食用,最后每次她都会要鸡腿,不买就倒地撒泼,哭着不走。
  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严重警告她:不允许再买这些垃圾食品,再哭她就得自己一个人回家。她拉着我的手又哭又闹,我直接往她屁股上拍了两下,他一骨碌爬起来,因为她知道我是真的会抽她。也从那次开始,她不再敢跟我提买鸡腿之类的事。
         孩子在养成习惯的过程中,他会疯狂地试探我们的底线。如果我们都认为“娃还小,长大了他自然就懂事了”。其实也就是在告诉他“这样可以”,当他真正“长大了”,譬如一株长畸形了的成木,要矫正,何其难!
         如果他不仅仅是要求你买汉堡鸡腿,而是随意骂人、拿他人东西等坏习惯,等他“长大了”,“元芳,你将如何应对?”
         曾经有好几个家长跟我或者其他老师诉苦:我家XX,不给他手机他就不来读书;我家XX,不给他钱他就要自杀、离家出走......
         什么原因?是他们在疯狂试探你的底线的时候,你一再步步退让,一再包容,一再以为不答应就是委屈了孩子,而在还不能分辨是非的孩子看来,你的一切都理所应当,而他想要的一切又都理所应当,坏习惯甚至犯错误也理所应当。出了事情,都只能是别人的责任......
         因此,不要用“爱”扼杀了孩子的好习惯,并将孩子推向坏习惯的泥潭甚至深渊。

          (图片来无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阅读 150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