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公开课活动在教育体系中具有深远的意义,它不仅是教师们相互学习、交流经验的平台,更是推动教学方法创新、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强化道德与法治教育、促进家校合作与沟通以及展示教育成果与形象的重要途径。
为进一步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达玛沟乡中心小学道德与法治组于今天举办了两次公开课活动。本次公开课活动由三年级帕提曼古丽·吾甫尔老师主讲“平安出行”主题,以及六年级帕孜来提罕·阿瓦克尔老师主讲“我们受特殊保护——我们是未成年人”主题。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公开课一:三年级——“平安出行”
授课教师:帕提曼古丽·吾甫尔
课程设计与实施:
引入环节:帕提曼古丽老师首先分享了自己或身边人因不遵守交通规则而遭遇的小故事,通过真实案例引发学生的共鸣和思考,自然过渡到平安出行的主题。
理论讲解:老师详细讲解了交通规则的基本内容,如红绿灯的意义、行人过马路的注意事项、骑车和乘坐交通工具的安全规范等,并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使讲解更加生动直观。
互动体验: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通规则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在学校门口、小区附近等场所如何遵守交通规则。
角色扮演:设计模拟交通场景,如学校门口的斑马线、十字路口等,让学生扮演行人、司机、交警等角色,进行交通安全演练,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总结与反馈:老师总结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强调平安出行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意义,并鼓励学生将所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同时,收集学生的反馈和建议,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亮点:
真实案例:帕提曼古丽老师利用自身经历或身边人的故事,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增强了教学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互动性强: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和体验。
实践操作:模拟交通场景的设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交通规则,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待改进之处:
时间管理:部分环节的时间控制不够精准,导致整体课程略显紧凑。建议帕提曼古丽老师在未来的教学中加强时间管理,合理安排每个环节的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充分展开。
深度挖掘:在交通规则讲解方面,可以进一步挖掘交通规则背后的法律意义和社会价值,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公开课二:六年级——我们受特殊保护——我们是未成年人”
授课教师:帕孜来提罕·阿瓦克尔
课程设计与实施:
引入环节:帕孜来提罕老师通过一段关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短片,引出课程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法律讲解:老师系统地讲解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包括未成年人的基本权利、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等方面的内容,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全面了解未成年人的权利和义务。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和讨论,让学生认识到未成年人可能面临的侵害类型及应对措施,如校园欺凌、网络诈骗、性侵犯等,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互动环节: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性及自己可以为此做些什么,如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寻求帮助等。
角色扮演:设计模拟场景,如遇到校园欺凌时如何寻求帮助、如何报警等,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演练,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总结与反馈:老师总结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性,强调社会各界应共同关注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并鼓励学生将所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同时,收集学生的反馈和建议,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亮点:
法律知识系统讲解:帕孜来提罕老师系统地讲解了相关法律法规,使学生全面了解未成年人的权利和义务,增强了法律意识。
案例分析与讨论: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和讨论,让学生认识到未成年人可能面临的侵害类型及应对措施,提高了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情感共鸣:老师以温暖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引导学生关注身边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激发了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关注。
待改进之处:
互动性提升:虽然设计了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互动环节,但整体课程的互动性仍有提升空间。可以增加更多的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互动环节,让学生更深入地参与学习。
实践操作指导:在教授学生如何应对侵害时,可以更多地提供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技巧,如遇到校园欺凌时如何寻求帮助、如何报警等,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可以邀请法律专家或心理咨询师来校开展专题讲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本次公开课活动不仅展示了两位教师的教学风采和教学成果,也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经验的平台。通过观摩他人的教学,教师们可以借鉴优秀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公开课活动也增强了学生们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了他们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养。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创新,为培养具有法治思维和道德品质的新时代青少年而不懈努力。
—END—
撰稿:郭少波
审核:马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