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小雪
“小雪到 冬始俏”,孩子们翘首以盼的小雪终于到来了,“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通常每年11月22日或23日,当太阳到达黄经240度时进入小雪节气。小雪节气标志着自然界开始降雪,但雪量较小,尚不能以完美的雪花形式在地面上积存。
节气由来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冬季第2个节气,时间在每年公历11月22或23日,即太阳到达黄经240°时。小雪是反映降水与气温的节气,它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渐增。
小雪-时节
小雪是一个气候概念,气候要素包括降水、气温、光照等。小雪之名,因“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这个节气期间的气候寒未深且降水未大,故用“小雪”来比喻这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小雪”节气是反映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的节气,并不是表示这个节气下很小量的雪,节气“小雪”与天气中的“小雪”没有必然联系。小雪节气,表明东亚地区已确立比较稳定的经向环流,西伯利亚低压或低槽东移,就会有大规模冷空气南下,从而带来大范围大风降温天气。
历史渊源
《孝经纬》说:“(立冬)后十五日,斗指亥,为小雪。天地积阴,温则为雨,寒则为雪。时言小者,寒未深而雪未大也。”小雪节气是一个气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小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气候要素包括降水、气温、光照等,其中降水是气候一个重要要素。小雪是反映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的节气。气象上将雨、雪、雹等从天空下降到地面的水汽凝结物,都称为“降水”。小雪之名,因“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这个节气期间的气候寒未深且降水未大,故用“小雪”来比喻这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越来越冷,降水量增多。10气象变化
气候特点
小雪节气的主要气候特点是天气寒冷,冷空气频繁南下,导致大范围的大风降温天气。在小雪时节,东亚地区已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经向环流,西伯利亚地区常有低压或低槽,东移时会有大规模的冷空气南下,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带来大范围的大风降温天气。
小雪三候
一候虹藏不见:在小雪时节,彩虹不再出现,因为此时天空中的水滴减少,无法形成彩虹。
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随着阳气的上升和阴气的下降,天地之间的能量交换减少,万物似乎失去了生机。
三候闭塞成冬:天气变得极为寒冷,河流开始结冰,万物活动减少,天地闭塞,进入严冬。
小雪习俗
吃糍粑:在南方某些地方,还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
晒鱼干:小雪时台湾中南部海边的渔民们会开始晒鱼干、储存干粮。乌鱼群会在小雪前后来到台湾海峡,另外还有旗鱼、沙鱼等。台湾俗谚:十月豆,肥到不见头,是指在嘉义县布袋一带,到了农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鱼”。
腌腊肉:在民间,亦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
小雪酒:中国人懂得酿酒,早在夏朝就开始了。酿酒多在冬季,在小雪后酿酒,都称为小雪酒,该酒储存到第二年,色清味冽。这是因为小雪时,水极其清澈,足以与雪水相媲美。
吃刨汤:吃“刨汤”,是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在“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中,用热气尚存的上等新鲜猪肉,精心烹饪而成的美食称为“刨汤”。
做腌菜:小雪之后,家家户户开始腌制、风干各种蔬菜,以备过冬食用。杭州人往往也会趁着这个节气开始腌制酱鸭、腊肉。
此外,小雪节气在农事活动中也有重要的意义。这一时期,农民们开始贮藏蔬菜、进行农闲副业,同时也有一些传统的习俗,如腌制腊肉、品尝糍粑等。这些习俗和活动,都与小雪节气的气候特征和农业生产紧密相关。
小雪节气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人们对气候的观察和感知。通过长期的观察和总结,人们发现了小雪节气与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形成了这一重要的节气概念。
总的来说,小雪节气的由来与气候特征、农业生产以及古代人们的观察和感知都密不可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了解和掌握气候规律、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依据之一。
小一班
小二班
小三班
小四班
中一班
中二班
中三班
大一班
大二班
大三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