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碰撞 磨励课堂

赵鹏娟
创建于11-19
阅读 57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生活因数学而精彩,数学为生活而升华。

                                           ——题记

蜕变源于历练,高度始于积累。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同时为了营造教师相互学习的氛围,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忻府区东街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师“同课异构”公开课展示活动在11月15日到11月20日如期举行。

这次活动,6位教师以《9的乘法口诀》为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不同、讲授风格各异,可谓是各具特色、各显风采,彰显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教无定法的教学理念,释放出异彩纷呈的教学魅力。

深研教材   洞察学情

课前,老师们针对《9的乘法口诀》这节课进行了积极研讨,深入探讨如何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挖掘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与方法,确定“9 的乘法口诀”教学的多维度目标。并针对各班不同层次学生,制定分层教学策略,进行彰显各班特色的备课。通过本次严谨的课前教研,为《9 的乘法口诀》教学精心打造了一套科学合理、层次分明的教学方案,力求在课堂教学中实现高效的知识传递与能力培养。

学思同辉   艺术润教

李荣芳老师首先从端午节划龙舟一事把学生引入课堂,在解决龙舟人数问题基础上展开9的乘法口诀的探究。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再次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孩子们在经历9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思考,锻炼了探究能力。在发现口诀众多规律基础上,提升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课堂上,学生们的参与度和互动度非常高。他们积极回答问题,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能够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探讨问题,互相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赵戌香老师将经典的文学形象孙悟空融入教学,使原本枯燥的乘法口诀变得生动有趣。在教学过程中,赵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编口诀,引导学生自主发现9的乘法口诀中的规律,学生在找到规律后,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此外,赵老师还设计了手指记忆口诀法,这种方法生动形象,学生学得愉快、扎实。

崔美英老师的教学以动画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做到寓教于乐。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规律、寻找记忆口诀的途径,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在找到规律后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学中能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在记忆口诀时,采用联想记忆法,如《西游记》中孙悟空在炼丹炉中待了七七四十九天,九九八十一难还有不管三七二十一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亲自体验到了数学知识的形成、产生的过程,数学课堂充满了活力。

戎建生老师敢于放手,让学生利用知识迁移,自主积极思考,水到渠成的顺利编出9的乘法口诀,并踊跃表达,突显学生的主体性。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评价,有效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注重了对乘法口诀规律的引导发现与表达。提倡口诀记忆方法的多样性及对比优化。较好的做到了尊重了学生思维的个性化选择。练习量充分,有针对性,注重乘法口诀的应用与巩固,设计生活化,体现知识服务于生活的原则。

赵鹏娟老师以有趣的中国传统文化儿歌“数九歌”手指操引入,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激发了他们对本节课内容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为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教学中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空间,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分析、归纳和合作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回答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课堂,真正做到了教会知识,更教会学习。成功地处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做到教为学服务,突出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

史翠平老师的教学设计能立足于新的理念,力求教学活动情境化、生活化。首先以《西游记》主题曲《白龙马》和故事引入,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揭示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带领学生经历编制九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利用探索口诀中蕴含的规律来记忆口诀并加以应用。最后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学生们把所学知识进行了巩固。整节课在生动的数学活动基础上,提高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智慧凝炼   策略反思

课后,老师们又针对每节课进行了及时教研。首先由代课老师进行说课,分享自己的思路历程,反思自己的改进之处,其他老师指出课的成功以及可取之处,并针对不足地方给出合理意见,大家在研讨中切磋,在切磋中完善,在分享中成长。

最后,寇校长对老师们的课进行了总结,在给予肯定的基础上给出了今后发展方向,在全面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导向下,在面向全体的前提下,以发展学生数学思维与数学学习品质为基本教学目标,大胆创新,开展有效教学。大家纷纷表示,将在今后的教学中积极尝试和应用有效策略,促使学生提升素养,促使老师提高能力!

教韵待彰    研梦逐光

教育漫长而任重道远,通过本次数学教研活动,教师们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学情分析、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有了新认识与提高,为数学教学质量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课虽结束,但我们将一直行进在数学教学研究的路上。愿不负春光,一路与“研”同行!

阅读 57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