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守护师生“舌尖安全”,意义非凡。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关键一环,而食品安全更是重中之重,它关乎每位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不容有丝毫懈怠。
什么是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食品安全小常识
关注食品安全
1.购买食品时,注意食品包装有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是否过保质期,食品原料、营养成分是否标明,有无sc标识。
2.打开食品包装,检查食品是否具有它应有的性状。不能食用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等异常的食品。
3.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自己的餐具洗净消毒,不用不洁容器盛装食品。
4.少吃油炸、油煎食品。
5.不随意采食野菜、野果、野生菌等高风险食物。
预防食物中毒
1.保持清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饭前要洗手,洗干净、煮熟了的食物才能食用。用餐餐具洗净、消毒,不用不洁容器盛装食品,不乱扔垃圾防止蚊蝇孳生。定期清洁消毒厨房各项工具、器具及更换抹布,保持厨房空气流通,避免它成为滋养细菌的温床,“偷”走我们的健康。
2.生熟分开:食物要生熟分开,加工食物的厨具、容器也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3.食物要彻底煮熟烧透:烹调要煮熟、烧透,因为正确的烹调方法和适当的温度,可以杀死几乎所有的有害微生物,温度达到70°C有助于保证食用安全。再次食用记得要彻底加热!
4.食物要保存在安全温度下:熟食不要在室温下存放超过 2小时;熟食和易腐败的食物应及时冷藏(最好在5℃以下);热餐在食用前温度应保持在60℃以上;即便在冰箱中,食物也不能储存过久;冷冻食物不要在室温下解冻。“冰箱不是保险箱”,无论是冷藏,还是冷冻,食物都不要存放过久。时间一长或包装破损易造成交叉污染或食物腐败变质,失去最佳食用价值。
5.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使用安全的水和新鲜清洁健康的食物,不食用超过保质期的食物,不食用不易辨识的蘑菇和其他野生植物,预防食源性疾病。
食物中毒后的应急措施
食物中毒通常在进餐后短时间内急性发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此外还可能出现发热、头痛、眩晕、乏力、肌肉酸痛和皮疹等。食物中毒发生后,千万不要恐慌,自乱阵脚,可以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1.饮水:立即饮用大量干净的水,对毒素进行稀释。
2.催吐:用手指压迫咽喉,尽可能将胃里的食物吐出。
3.导泻:如果病人吃下去的中毒食物时间长 (如超过两小时),而且精神较好,可采用服用泻药的方式,促使有毒食物排出体外。
4.处理:将引起中毒的饮食进行有效处理,避免更多的人受害。
5.尽快就医:在送医过程中,尽量保留剩余食物、呕吐物和排泄物的样本,以便医生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中毒的原因。同时,要记录中毒者出现症状的时间、吃过的食物等信息。
食品安全,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长期任务,它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参与。让我们携手并肩,为守护“舌尖安全”全力以赴,共同筑牢健康防线,捍卫我们的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