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城杏坛诚问道,莆阳群英续新篇》

我心飞翔
创建于2024-11-19
阅读 93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莞城杏坛诚问道,莆阳群英续新篇

‍——莆田市名校长培养工程小学C组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跟岗研修纪行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在莆田市“十三五”名校长培养工程的引领下,11月17日我们小学C组的校长们跨越山海,汇聚于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开启了一段充实而深刻的跟岗研修之旅。

参观校园篇

早上九点,我们小组如约来到了此行的跟岗目的地——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在学校办公室两位主任的精心安排下,在中心校孩子们的精彩讲解中,我们参观了这一所拥有深厚历史文化的百年老校。组员们一边惊叹如此庞大的学校(一校三区,学生4600多人,一年级24个班,二年级30个班,一二年级各独立一个校区)如何管理得井井有条,一边沉浸在学校特有的百年文化“磁场”里。


漫步校园,但见校园里几株五百多年的古榕树盘根错节、枝繁叶茂,金刚经云石塔周流水潺潺、红鲤竞游,七百多年历史的至正大铜钟厚重宏大、静默威严......无不彰显学校浓郁的历史气韵。儿童美术馆正在举办的“润美·师韵”美术教师艺术作品展,有巨幅的国画、油画、版画、金粉画,还有精致的线描、素描、工笔花鸟画......应接不暇,让人叹为观止。从房主任的介绍中,我们还惊讶于宋朝大文豪苏东坡曾落脚于莞城中心小学所在地的资福寺,并留下了三篇文稿——《罗汉阁记》《舍利塔铭》《再生柏赞》,我们不禁更对莞城中心的前身肃然起敬。

同时,少年科学院、榕园劳动基地,校友何镜堂设计的校园建筑,又不处处传递着这一个百年老校的文化传承与新时代教育实践的完美结合;校史馆的三百年设计理念与呈现,诠释了学校管理团队根基历史面向未来的办学底气和挑战勇气。

大致参观好了校园,我们已经十分期待尹凤葵校长的讲座了,急切想让校长解密这个百年名校的办学密码。

校长讲座篇

十点,我们聚在万寿路校区的三楼会议室,会议室两侧大玻璃窗剪映着外面的参天古树,光线穿过树叶的缝隙透进室内,平增添了几许静谧和艺术韵味,让人非常舒服。美丽优雅的尹凤葵校长已等待多时,我们迫不及待落座,聆听尹校长的治校分享。

尹校长用了一个半小时,为我们娓娓道来题为《百年中心 悦纳至正》的办学理念和实践经验。清晰的讲座结构、详实的数据、图像,为我们一一揭开百年老校走过的智慧历程,,一个多小时的讲座不知不觉过去,历任校长和团队的守正开新精神、学校的文化已深刻学员们心里。

1、 “悦纳至正”的办学理念。尹校长介绍,“悦纳至正”是前前任校长团队提出的。“悦纳”的提出,基于两点:一是东莞“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指接纳世界文化和各国长处;二反映百年老校与国际教育思想“全纳教育”相接轨的理念,接纳所有的学生,培养具有包容心态和开放视野的人才。“至正”,则取于校园内资福寺古铜钟的制作为宋代“至正”年间,刚好“至正”二字诠释了学校培养学子的人生目标,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如此巧妙地凝练办学思想,让学员们赞叹不已,同时也对学校办学理念特有的提炼路径深有启发。

‍2、 特大校区的底层办学原则。尹校长介绍,莞城中心校目前有101个班,即便学生数超常,但是学校依然坚持把班生额控制在45人之下,依然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坚持让学生每天在校体育运动不少于1个小时,确保孩子身心健康。其中每天晨跑、室内外大课间、每天一节体育课、课后服务体育课程开发等多种形式都值得学员们学习借鉴。

‍3、 “悦纳”德育“节”文化特色。在尹校长的介绍中,如何结合学校历史文化特色、现有地理资源,开发“节”文化,引起了学员们的浓厚兴趣。学校前后共开发沉淀了“至正洪钟节”“养德资福节”“大榕树艺术节”“东坡悦读节”“镜堂科技节”和“万寿康体节”六个节日活动,这六个节日凸显学校特有的文化元素,有具体的活动方案、详细的评价标准,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

4、 “和而不同”悦管理。莞城中心小学教学质量一直位居东莞市前茅,这与学校管理分不开。尹校长介绍,学校实行“双规驱动”管理,即管理团队以行政中心转向以研究中心。学校设课程研究与管理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学生成长中心、对外宣传与交流中心,这每一个中心都不能离开学术研究,同时还是一个学术中心,以此全面促进学术性研究型管理团队的成长。

‍5、 “至正”课程。学校以五百多年的大榕树为意象依托,开发了“榕课程”,根据榕树特征,分别开设了“蔓叶”课程、“连枝”课程、“扎根”课程。在尹校长形象的“榕”图示课程介绍下,我们清晰地感受到莞城学子在这样一个课程体系中走向“至正”的成长路程,不禁深深赞叹莞城中心教育者的智慧光芒与行动力量,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校本课程助力校园育人的深深思考。

‍6、 “至正”成长。最后尹校长重点介绍了莞城中心小学的强师之路,那就是建构强有力的教研场,这个教研场是一个文化场、学术场、生命场,让每一个教师在这种超强磁性的场域中成就生命成长的自觉,走向共生共长。这里有延续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三个一”教研机制(一个主题、一篇论文、一个课例),有与时俱进的制度化学研机制,还有当下团队开创的品质学研机制,包括六有教研、大小学研、分层成长等学习型成长研究机制。

通过尹校长的分享,我们明白一个学校走向“至正”走向“至美”,不是一朝半夕可以成就的,她需要几代人的坚守与创新,需要团队“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需要百年老榕树般的深深扎根,才能有枝繁叶茂、直面蓝天的大气从容。

行政、级长例会篇

当天我们跟岗学员们还观摩了他们的行政、级长例会,沉浸体验莞城中心的管理氛围。

级部管理篇

11月19日上午,学员们早早来到东莞莞城中心小学东桥校区。办公室副主任谭淑娟为大家分享了级部管理经验——“精”  之领航,航母级部管理的艺术与智慧。

‍面临超大班额这一普遍现象,莞城中心一二年级可谓“一级顶一校”,学校通过“四精”管理模式成功化解办学难点。

‍首先,精心预设破难点。制作电子教材、家校信息共享、共享每日清单、共享训练课件,以及新接班的“黄金四个一”——收纳课程、课间课程、礼仪课程、放学课程,都是值得推广的成功经验。其次,粗细管理促成长。谭主任展示了一年级管理团队的11333架构图,介绍了管理要求的精细、反馈要求的精细、方案制订的精细。第三,精妙的鼓励暖人心。每日鼓励语、每月鼓励会,让教师体会到管理层的暖心、学校大集体的暖心。最后,精彩的文化共营造。班级文化、年级文化、师生文化……在严格、真诚、鼓励中共生共长。

家长开放日篇

学员们应邀观摩了二年级A级家长开放日暨冢长会。

‍副校长邱旭凯会上作了发言,他围绕体育专题,从体育背景谈起,结合体育育人功能,详细介绍了莞城中心在体育方面的具体做法:完善师资配备,开足上好体育与健康课,因地制宜开展大课间活动,常态化开展晨跑活动,丰富校内体育社团,丰富430课后体育活动,打造学练赛一体化平台,丰富课外体育锻炼,数字赋能科学监测。系列措施的成效见证于《学生体质健康总体报告》。在真实的数据面前,邱校长提出了家校协同的期待。

‍最后,学员们沉浸式观摩了大课间活动、班级家长会。

【德育管理体系篇】

跟岗进入第三天,随着气温骤降,深秋的细雨仿佛是一场天空与大地的温婉对话,让我们置身于岭南的别样风情之中。今天,我们继续怀着对莞城教育的激动与期待,学习集团办学的成功经验分享。

上午第一节课,我们走进五年级教室,随堂聆听了莞城中心小学优秀教师杨灿的英语课《Unit 4 what can  you do?》。杨老师用真实生动的课堂教学向我们展示了莞城中心教育集团的英语教研水平。孩子们在杨老师的指引下,成功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我们也从常规课堂中发现该校扎实的教学教研管理。

接着,本次跟岗活动的负责人房尚梅副主任给我们分享了主题为《向阳生长,打造“至正”集团》的集团办学工作交流。这位教育硕士不但能把日常的学校各项接待安排得井井有条,而且对整个集团校的发展历程了如指掌。房主任首先向我们介绍了集团校的基本情况及“1346”模式。接着,她通过文化融合行动、教师发展行动、学生素养行动、扩容提质行动四个方面进行层层展开。本场讲座让我们对莞城中心的集团化办学脉络有了完整全面的认识,也让我们对这所百年老校的深厚文化底蕴心生敬畏,为之折服。

德育如同学校的灵魂,它塑造着学生的品格,引领者他们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非常有幸,我们能通过黄艳芬副校长的讲座《扎下“悦纳之根,走向“至正”之境》,领略到“悦纳”德育体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黄副校长从校长需要构建自己的思想体系出发,先分析了2006年的传统德育体系。接着,她通过2023年修改后的“向未来”至正德育体系与之对比,并从背景、内涵、路径、愿景四个方面进行分享。黄副校长结合学校的具体活动案例,从有温度—管理育人体系、有广度—协同育人体系、有厚度—德育课程体系三个方面为大家呈现莞城中心“人人皆有才,人人皆有用,人人是导师”的德育愿景。最后,黄副校长向大家分享了她从教二十几年的德育故事,我们也从她身上看到了她带着慈悲为怀的教育情怀,为孩子们营造了“处处皆温柔,所见皆温柔”的温馨成长环境。

和阳教研

11月20日下午,学员们来到莞城中心集团校和阳小学参加东莞市小学语文品质课堂实验教研组展示活动。活动安排了学校的语文学科组介绍、学校“思bian”语文课堂模式介绍、一节语文现场课例,还有一场评课辩课,还邀请了重庆名师王小毅老师作精彩讲座。这场教研活动不管是组织方式,还是主题架构,都带给我们对校本教研的全新认识和深深启迪。

首先是由学校梁思明老师作《“研”以促教  “思”以致远》的学科组介绍。她介绍了“根植生活 激扬生命”办学理念下的“五环”主题教研模式(确立主题、分组研讨、分组实践、辩课改案、成果展示),还有“思bian”语文课堂模式,对这一模式的提出、核心要素、含义和特征一一作了诠释,其中“思bian”的核心三要素——思辨、思辩、思变,其智慧的提炼给学员们极大的启发。

接着由吴瑕老师执教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写话——《老鼠遇上猫的100种可能》。吴老师的课堂环节清晰,逻辑递进,整节课充分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组织学生深度的学习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学生学习可见、思维成长可见。

课堂教学之后,就是别开生面的“评课辩课”环节。学校近60位语文老师分成正反方两个阵营,围绕“小组合作是否适合低年级”展开辩论。双方经历了“开篇立论、自由辩论、总结”环节,掀起了一场头脑大风暴。这一辩课模式聚焦某一个主题,倒逼教师关注课堂学生的学习样态,从他们旁征博引、游刃有余的对辩中,可见老师们平时深厚的教育专业知识积累和技能锤炼。这一教研形式不但是教师专业成长之道,也是教育教学管理中考察教师专业素养,跟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高效路径。

最后是重庆名师王小毅作《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教学——小学语文学习任务分类教学研究 》讲座。王老师紧紧扣住课程标准,联系具体的大单元教学案例,从语文学习任务的内涵、类型、教学三个方面层层剥开大单元整体教学的密码和路径。特别是具体剖析了如何设计大单元教学,给场下的一线教师最直观的示范,相信大家都有醍醐灌顶之感。王老师深植课堂实践,深潜教学研究,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入浅出,让课标上的各个关键词句都有了具象的生命,深深点燃了老师们投身课改的热情和信心,也让学员们为王老师的学识和精神深深折服。

【课程体系篇】

20241121上午,天清气爽,跟岗校长们在小二会议室里,系统了解了莞城中心小学的“至正”课程体系。

三年级邓炜琴老师向大家介绍了《一粒米的伟大使命》项目研究经验。

 这个项目源起于“午餐”这个社会性问题。项目开启之前,师生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榕园水稻种植,邀请专业项目指导老师,去研学基地考察……之后,师生围绕四个小问题展开研究——

一粒米怎么来?

一粒米是否可以轻松获得?

一粒米可以做什么?

一粒米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通过阅读与分享、种植与收获、研学与采访、米食制作与成果交流等,让“一粒米”成功完成自己的“伟大使命”。

接着,二年级杜转瑶老师介绍了《一张纸的东方智慧》项目研究经验:精心准备,做好前期铺垫;精确制定,统筹课程计划;精准设计,确立研究内容;精心管理,确保课程实施;精彩呈现,注重成果分享。

之后,邹官民副校长做了专题讲座《“榕”课程体系下“主题项目式”课程建构与实践》。

 邹校长从课程缘起引入,介绍学校在“悦纳  至正”办学理念下的1+8培养目标,以及课程如何从2006年的1.0版本,逐渐更新迭代为2022年课改之后的2.0版本——“榕”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根深、枝繁、叶茂”,包括:

扎根课程,国家课程一学科“加”;

连枝课程,校本课程—学科“融”;

蔓叶课程,特色课程—学科“展”。

 “榕”课程体系下的“至正”主题项目式课程,以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为任务,注重素养导向,注重学科之间协同育人,适应未来发展需要。它包含“6+2”个模块、“12+2”个课程。邹校长为大家呈现了课程总体设计方案,环节管理与责任落实的具体流程。耐心的邹校长还结合前面介绍的两个课例介绍了课程的落地过程、教师用书的编撰、学生学习手册的应用等。

最后,邹校长感慨项目实施的收获和思考:有了开始,我们就开启了未来,就会在一次次试错中去成长,去收获,去书写一次次的精彩…… 严谨且独具匠心的课程架构为跟岗校长们带来了极为丰富的收获。

在讲座即将结束之际,北师大李院长亲临现场,了解学员们的学习进展,同时向莞城中心校慷慨无私的校领导们表达了谢意。

【品质学研篇】

11月22日,彭才华副校长做了教研专题讲座。人如其名的彭校长曾获广东省第五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一等奖、全国新课标实验总结录像课大赛一等奖、全国第二届中华经典诗文教学大赛第一名等奖项。他讲座的主题是

“六有教研,决胜课堂”。

    他首先介绍了学校的概况,接着借助教育名家经验,阐述自己的教育观点:“有一流师资才会有一流学生”“课堂幸福感决定职业幸福感,职业幸福感决定生命幸福感”。

     接着他分析了国内教研的现状,解答了学员心头的疑惑:为什么把“教研”称为“学研”?因为教研时每个老师都是学习者;因为教研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学”。他介绍了学校是怎样从“制度化学研”走向“品质学研”。一是聚焦“点”,以课程方式纵深,逐步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二是凝成“线”,以课程方式延展,逐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彭校长着重介绍了“品质学研”的六有:“有理有据”说课、、“有磨有让”上课(观课)、“有破有立”评课。

    “有理有据”说课。促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有更深入的思考,对“为谁而教”“为什么这样教”“学生会学得怎样”等问题想得更清楚、更深刻。

    “有磨有让”上课(观课)。从上课的角度而言,“磨”课千遍不厌倦;“让”学生“忙”起来,做课堂的主人。从观课的角度,“磨”,磨砺教师观课的眼光和头脑,深度参与;“让”,观察让“学”于生的总体情况。

    “有破有立”评课。摒弃散漫化、作秀化、效率低的教研,

拒绝大而化之、放之四海皆准的套话。要求教师们围绕闪光点、商榷点、建议点来评课。尤其是抽签评课的形式,让每位观课者皆有评课的机会。

  2021年开始的“品质教研”,如今已形成校本教研的特色,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教师参加国赛省赛并获奖。

   这一天,跟岗校长们还观摩了六年级开放日活动、大队委竞选活动、三年级校外科学实践课。

   【访学总结篇】

精细的跟岗策划、精制的跟岗课程、精良的行政团队,为学员们提供了精心的指导、精诚的服务,使得整个跟岗过程充实而有效。莞城中心“悦纳教育”的办学理念、“和而不同”的管理思想,也体现在每一个跟岗的细节安排之中,可见学校的独特魅力和人文关怀。

总结会上,学员们意犹未尽,畅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他们表示,这次跟岗学习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悦纳  至正”追求的广博与正气,感受到“和而不同”崇尚的和谐与包容,领悟到“资福”带来的热情与友善。

      闽之南,翠峦叠嶂,云雾缭绕,古韵悠长;粤之东,珠江浩荡,潮涌南海,开放前沿。两地虽隔山海,却因教育的纽带紧紧相连。让我们以笔为舟,以梦为帆,架起闽粤两地教育工作的桥梁,在闽粤教育的广阔天地里,共同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阅读 93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