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与研携手,学与思并肩——滨城区第七中学历史组学科教研活动

用户18382277
创建于2024-11-19
阅读 76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觉左右为师。为落实“新课标”理念,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探索高效课堂,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也为青年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历史组全体教师在阶梯教室一进行教研活动。第一节课为周增强老师公开课。第二节课进行说评课、期中试题分析、理论学习活动。

课堂展示:精彩纷呈,点亮智慧火花

  主讲人周增强老师详细讲解了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内容,分汉并天下、百废待兴、治世之光三部分对楚汉之争、垓下之战,西汉建立、文景之治等重要历史事件进行了十分细致的梳理与讲解,学生们认真聆听,积极参与互动,整个教室充满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周增强老师的课堂展示环节尤为精彩。他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包括图表、文字和图片,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周老师还设计了多个互动环节,通过分析多种类型的史料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复盘讨论期中问题:分析试卷,查缺补漏

  老师们首先针对试题的难度、区分度以及覆盖面进行了细致的评估。大家一致认为,试题既考察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又兼顾了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然而,在部分题目的解答中,学生们还是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对知识点的记忆不够牢固、对历史背景的理解不够深入、以及缺乏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等。

  面对这些问题,老师们并没有气馁,而是积极寻找解决之道。大家纷纷表示,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引导他们学会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去审视历史事件;此外,还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困惑和需求,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在探讨接下来的工作方向时,老师们更是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的老师提出,要增加历史课堂的互动性,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历史;有的老师则建议,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这次期中试题分析不仅是一次对过去教学工作的总结与反思,更是一次对未来教学方向的明确与规划。七八年级的历史老师们将携手并进、共同努力,为学生们打造一个更加丰富多彩、更加高效有趣的历史课堂。

读书分享:书香润心,启迪教育智慧 

  曲颖老师阅读《不做教书匠》后做了读书分享。

  阅读《不做教书匠》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尤其是关于纪律的部分,让我深刻认识到纪律在学生成长和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书中提到,纪律不仅是对学生行为的约束,更是他们获取力量、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石。

  在教育的广阔天地里,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挑战,其中最为棘手的可能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纪律性。没有纪律的班级,就像一艘失去舵手的航船,在知识的海洋中随波逐流,难以抵达理想的彼岸。学生若缺乏纪律,就难以集中精力,无法持之以恒地追求目标,更无法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坚韧不拔。

  纪律是一种必要的存在,它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行为准则和行动指南。在纪律的约束下,学生能够学会尊重他人、遵守规则,从而营造一个和谐、有序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更重要的是,纪律赋予了学生力量。这种力量并非简单的体力或暴力,而是指一种内在的、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当学生在纪律的引导下,逐渐克服自身的惰性、战胜困难时,他们就会感受到这种力量的存在。这种力量让他们更加自信、更加勇敢,敢于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纪律性。我们要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明白纪律的重要性,并引导他们自觉遵守纪律。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在纪律的约束下实现自我超越。

  总之,《不做教书匠》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纪律在学生成长和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作为教育者,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努力培养学生的纪律性,让他们在纪律的引导下,成为有力量、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附:周增强老师的课堂反思

1.背景铺垫不够充分,没有对秦末战乱和社会状况进行了详细的回顾。

2.学生参与度有待提高,课堂上学生主动发言和参与讨论积极性不够,部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

3.知识拓展不够,对于文景之治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其他盛世的比较未拓展。

4.教学方法不够多样,教学过程以教授法为主,教学方法相对单一,缺乏趣味性。

附:历史组老师的听课记录与反思

撰稿人:王瑞颖

审核人:宋昊天

阅读 76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