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嗅“兰”韵
——玉山县中小学校(园)长跟岗学习个人研修小结(第一周)
玉山县六都中心小学 刘承荣
我们这次走进的,是以“兰文化”出彩的田林三小。一周的“沉浸式”学习,最清晰的感觉就是,“兰文化”已成为烙印在田林三小师生身上的一种特质。
雅——在精深的专业上
11月12日,我们参加了学校道法教研活动,兼职道法乔老师做了一个微报告。报告紧扣三、五年级习读本中两个相近主题,从教材内容、学情、目标设置、教学重点等方面进行对比,解读精确、内容精细、分析精准。
11月13日,数学组一位年轻老师主持的校级课题开题报告会在会议室举行,张晓群校长、区数学兼职教研员以及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课题主持人解读开题报告,课题组成员谈学情、前期探索课例等,教研员从研究什么、为什么研究、怎么去研究三个方面进行专业指导。其间,关于研究“域值”、概念表述的探讨,展现了研讨的准度和深度。而张晓群校长关于“怎样把年青教师带上专业发展的轨道”的交流,体现了一位专家型校长的高度和热度。
11月14日,徐汇区体育教学研讨会在田林三小举办,我有幸见到了徐汇区体育教研员陈老师。陈老师对大单元教学、“学、练、赛”结合、“教、学、评”一体化,以及热身、放松方式的个性化等方面的理解,深刻而独特。陈老师素养过硬、谈吐儒雅、表述从容,让我不禁感叹:“好一个方家!”
韧——在笃定的脚步里
田林三小的老师,早上8点前基本到校,没有午休。课后服务两个小时,最后一批学生离校时间5:30。课务与班级管理工作量高于玉山——语文老师除大病者,教一个班语文兼班主任,或者教两个班语文;数学老师3-4个班的数学课;英语老师3个班以上教学任务;课后服务月平均15节。加上教研活动和临时性事务,压力可想而知。但是,依然阻挡不了田林三小老师想干事、干成事的脚步——
足球特色课程坚持30年;
每周2-3次午间教学研讨会;
持续推进“科学家进校园”活动;
……
田林三小孩子身上,也藏着珍贵的“韧”性。足球大单元教学,两个片段教学用的是同一个班级的孩子,一个片段的热身、练习、竞比,孩子们已经汗水湿透衣背。因为都是教学主要环节的展示,到了第二个教学片段,训练项目更复杂、运动步伐更紧密。我记得有一个运动指令是“看能不能把两个球传到一个人”,训练的强度是挺大的。后边还有强度逐渐递加的训练项目,孩子们都坚持下来了,包括女生。
和——在如花的笑靥间
11月11日,“科学家进校园”活动在学校报告厅举行。活动邀请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副所长宋春景来校指导。整个活动过程中,宋老师一直保持微笑,耐心解答孩子们稀奇古怪问题的温和,以及主动伸手打招呼的平和、“请叫我宋老师”的谦和,让与会人员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11月14日,田林三小承办徐汇区体育学科足球大单元教研研讨活动。交流中,兄弟学校的一位姓刘的老师对课例教学提出一条建议,大单元教学内容要一体化推进,分步教学内容要在综合运用中体现,避免知识与技能的弱化。担任活动主持的沙老师认真聆听、微笑感谢,无半点难堪或不屑的神色,这是虚心接纳的“和”。活动结束后,我们见到了体育组的一名老教师,皮肤黝黑,不苟言笑。有人告诉我们,他是活动的“幕后总指挥”,方案设计、环节推进、器材准备等工作都有他的智慧输入和汗水流出。没有拥有上台展示的“高光时刻”,甘愿做绿叶。这是团队协作的“和”。
和,还在日常细节中——
每天清晨,师生微笑问候,张晓群校长为我们泡好第一杯茶;
每个课间,孩子们有序如厕、文明行走;
每个午间,老师为孩子打汤、一起用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