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同课异构教学探讨

宾克斯的美酒
创建于11-18
阅读 46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在数学教育的广阔天地里,每一次的教研活动都是教师们共同成长的宝贵机会。近日,我们二年级数学组围绕《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主题,开展了同课异构活动,通过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和策略,展现了乘法教学的多样性和魅力。

       乘法作为数学中的基础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乘法,我们组织了这次同课异构活动,旨在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和实践,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实例

1.赵必辉老师的课堂

导入环节:

      赵老师以学生熟悉的游乐园项目为导入,通过小飞机图,让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如3+3+3+3+3=15,总结出是加数相同的加法,即5个3相加。

新知探究:

      赵老师引领学生感知乘法计算的简便性,通过提问“如果有20节过山车呢?100节过山车呢?”引导学生思考加法的繁琐,进而引入乘法。

巩固练习: 

      赵老师利用学习单,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写一写,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将加法过渡到乘法。

2.黎华尤老师的课堂

导入环节:

      黎老师从给连加算式进行分类入手,根据加数相同、加数不同进行分类,为接下来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情境创设:

       黎老师借助多媒体呈现游乐园情景,让学生置身于熟悉的环境中,通过数一数、圈一圈、说一说等数学活动,感受生活中的每份数量相同与加法算式中加数相同的特点。

新知探究:

       黎老师通过提问“观察这个加法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概括表述相同数连加算式的特征,渗透乘法的意义。适时地引入乘法计算,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教学反思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经验基础,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知探究环节,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概括等活动,自主发现乘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巩固练习环节应注重多样性和层次性,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收获

       通过同课异构活动,教师们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提高了教学质量。

学生们在活动中也受益匪浅,不仅掌握了乘法的基本概念,还学会了如何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还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秉承“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的理念,不断探索和实践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我们也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的海洋中畅游无阻。

       以上内容结合了多位教师的教学实例和反思,展现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同课异构活动的多样性和有效性。希望这篇文章能为您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图文编辑:聂金水

审核:温林华

阅读 46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