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而遇•有思 沐光而行•致远‍
——记千课万人“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学习有感

似曾相识°
创建于11-18
阅读 161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11月15日—11月17日,我们奔赴南昌,参加了“千课万人”小学数学“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教学论坛,暨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专题活动。本次活动汇聚了全国各地优秀名师,历经3天,14节示范课,14场报告,多角度多视点展示大概念引领,全方位全领域探索新课堂形态。

从单一走向多元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特级教师华应龙将老子的思想与数学学科融合。在找次品课例中,若81个乒乓球,一时无法得出明确结果时,引导学生化难为易从小数据入手,2个?3个?8个?9个?以小见大,化难为易,用老子的思想提纲挈领。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三分法”是这节课解决问题的关键,华老师形象地把天平的“外面”比喻成天平的第3个盘子。通过在3个球中找次品,初步感知看不见的第三个盘子,在由8个球到9个球再回到8个球的迂回环节中,再次品味感知看不见的第三个盘子,大象无形,发展思维由之前的二分法进阶三分法,启迪智慧。

  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上中下、左中右、过去现在未来......三分法是数学,是哲学,更是智慧。

  华应龙团队严亚雄老师,以歌启航、走近长江,到描述数据,感受长江长度长,阅读数据,体会历史长,层层递进。最终结合地方性特色资源——南通渡口的通车量,引领学生在数据对比中,见证祖国发展之快。整节课紧紧围绕以数说长江的核心展开,进而升华以数促情感,有感于长江之长,有感于长江之美,更感于天堑变通途的家国自豪。

 《杨辉教我们学数学》,《走进九章算术》,也用阅读带领学生走进数学文化,和古人跨时间跨空间交谈,感悟智慧之门。

      数学是可以跨学科的,数学是可以跨时空的,数学文化是多元的。

      诚然一节国数课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需要涸泽而渔式阅读,理解,深化。

      华老师随后以《创作国数课,从改变阅读开始》为题,分享了阅读的重要性,有心读无用之书,无心读有用之书,无用之用,从书籍里汲取力量。

从零散走向系统

  小数的认识和小数的计算一脉相承,就是不断细化单位的过程,通过计算进一步揭示“数”的本质,让学生对“数”的理解更有深度。

  小学数学界的女神吴正宪老师及其团队,就这样进行了一次跨年级式的同课异构。三年级《小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小数的特点,理解细分单位,四年级《小数的意义》,则是在细分的基础上,感受细分的意义在于精准表达现实世界。五年级课例《小数乘法》,则进一步探究运算的本质,感悟数运算的一致性。三节不同年级的课,都走向一个目标,计数单位的产生与认识和计数单位运算的累加本质。

        跨年级式同课异构也指明大单元不是必须在同一时间完成这一单元的所有内容。知识是呈螺旋上升的状态,孩子学习数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所涉及的数学概念的要素是一致的,所培养的核心素化养、关键能力是一致的。

  名师吴正宪指导教师们应立足整体,进行“大单元”思考,把握知识的结构与关联,抓住核心要素,围绕该单元所要培育的核心素养来推进教学,可以是数学本质的共性、思维方式的相同、学习方式的相近、设计教学的共同要素等,举一反三、融汇贯通。“瓜”就是那一个个的数学知识点,“藤”就是核心要素(大概念)和核心素养。依瓜寻藤,聚焦主题;顺藤摸瓜,建立整体结构。

从进阶走向高阶

  刘松老师聚焦高阶思维“融会贯通”与“结构化”的培养,追求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师生一起进入思考的前沿”。通过具体典型的案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进而结合图形的运动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在图形的运动变化中打通各图形之间的联系,总结出图形面积一般计算法则,形成知识体系与结构,指出大单元之大,不在于其涵盖的内容、外在的范围之大,更多指向背后共通的“道”,展现了高阶的思维与智慧。

从学会走向会学

  你看到变化的量了吗?这两个变化的量有什么关系吗?朱德江老师在课例《变化的量》中,紧紧围绕这两个问题,给了学生大量的 机会去表达,引导学生充分体会“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的变化关系,并且在学生表达的过程中,朱老师始终从容、松弛。在慢而有序的节奏中,学生渐入佳境学会用更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世界。

  你看到变化了吗?你看到不变了吗?朱德江《正比例关系》课例继续以问题引领学生“变中找不变”,让学生充分交流、发现、理解、表达规律,抓住关键特征,建构核心概念,实现深度理解,变与不变,学会用“变化”的眼光观察思考。

  最后朱老师在报告中,从学什么,怎么学两个角度,以正比例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为例,着重阐述大概念不能简单地直接“教”,而应让学生在充分的学习经历中“悟”。即想问题—以“本质问题”引领思考,做任务—以“学习任务”驱动学习,说想法—鼓励学生表达和思辨,促进学习深度发生。最后悟概念—学生充分经历大概念理解领悟的过程,促进知识的迁移与素养的生长,从教走向到学。

  “给数学涂上爱国的底色,根植中华传统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大情怀;“追本溯源,立足整体建构”的大格局;“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最简单的最深刻,大道至简”的高境界;“融会贯通,闻一知十”的高站位……作为一名普通一线教师,有幸近距离现场聆听名师课堂示范,沉浸其中感受教育的魅力,回味无穷。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恰如我们对智慧那无尽的追求,又似那理想课堂在明亮那方,心中充满无限向往。

一次培训

一次心灵的洗礼

一次智慧的启迪

它不仅仅是一场场看得见的课堂示范

更是那深植于心、指引我们前行的光亮

追光而遇   沐光而行

此次“千课万人”之行已然结束,新课标新教学新课堂仍在路上……

阅读 161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