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城特教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翼城县特殊教育学校生活适应公开课——为成长赋能

创建于2024-11-18 阅读592


        本周(11月18日—11月22日)教务处组织了“生活适应公开课”活动,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提升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提升生活质量。

       

                二年级《常见的帽子》


        冯晓燕老师以复习上节课认识的太阳帽、安全帽、泳帽、毛线帽开启本节课,巧妙导入,衔接自然。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这些帽子的特点及用途,随后顺势展示头盔,询问学生是否在上下学路上见到过家长或自己骑车时佩戴,自然地将话题引入到本节课重点——头盔,这样的导入既复习了旧知,又能让学生快速将注意力聚焦到新内容上。

       在引导学生认识头盔特性环节,注重体验,直观感知。老师准备了多个头盔分发给各小组。先让孩子们用手摸一摸头盔的外壳,感受其坚硬光滑的质地,再轻轻敲一敲,倾听发出的声音,直观体会头盔外壳的坚固性。接着让孩子们触摸头盔内部的衬垫,感受其柔软舒适,了解其能起到缓冲保护作用。这种让学生亲身参与、多感官体验的教学行为,使学生对头盔的特性有了极为深刻且准确的认识。

       教学中,冯晓燕老师突出重点,贴近生活,将如何正确佩戴头盔以及明确带头盔的重要性作为重中之重。在教授佩戴方法时,老师亲自示范,边示范边详细讲解每一个步骤:先调整头盔的大小,使其与头部贴合紧密,不能过松或过紧;接着系好下巴带,要确保带子能穿过下巴且扣紧,不会轻易松开。示范完后,邀请几位学生上台试戴,老师在旁耐心指导纠正,让每一位上台的学生都能正确掌握佩戴方法。同时,老师结合生活中一些因未戴头盔或佩戴不当而导致头部受伤的案例,以图片、小故事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生动形象地阐述了带头盔对保护头部安全的重要性,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这一行为与自身安全息息相关,教学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关于头盔的知识,冯晓燕老师做到多样巩固,趣味十足。精心设计了小游戏。出示不同场景(如骑车上学、骑摩托车游玩等)和不同佩戴状态(正确佩戴、未佩戴、佩戴错误)头盔的图片,抽学生快速找出图片中哪些情况是正确佩戴头盔的圈起来,并说明理由。这个小游戏不仅趣味性强,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还在游戏过程中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头盔正确佩戴方法及重要性的理解,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体而言,冯晓燕老师这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多样,但在知识拓展和互动方面还有提升空间,期待老师在后续教学中不断完善,展示更多的优秀课堂。


                三年级《认识水果》


       曹燕老师的《认识水果》教学目标明确且贴合学情。教学目标聚焦于让特殊教育三年级的学生认识苹果、桔子、雪梨这几种常见水果,符合该阶段学生生活适应课程的需求,有助于提升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常见水果的认知能力,目标清晰且实际。

        本节课教学方法多样且具趣味性。曹燕老师运用了直观教学法,在课堂上展示了真实的苹果、桔子、雪梨,让学生能够通过视觉、触觉甚至嗅觉等多种感官去感知水果的外形、颜色、质地等特点,这对于特殊教育学生来说非常有效,能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还采用游戏互动的方式,比如让学生通过看形状猜种类的游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认识水果。

       曹燕老师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课堂上能明显看出曹老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给予了充分关注,对于理解能力稍弱的学生,会给予更多的引导和鼓励,耐心地帮助他们去认识水果,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这一点在特殊教育教学中尤为重要。

       本节课课堂结构清晰,环节紧凑从导入环节通过展示水果篮子引起学生兴趣,到中间依次介绍苹果、桔子、雪梨的特点,再到最后的游戏巩固和总结环节,整个课堂流程清晰明了,过渡自然,各环节安排紧凑,没有出现拖沓或冷场的情况,很好地把控了课堂节奏。

       总体而言,曹燕老师的这堂《认识水果》在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等方面都有很多亮点,是一节可圈可点的公开课。

   四年级《注意饮食安全》

      侯娟老师这节课导入贴近生活且吸睛。以本班学生肚子疼的是因为吃了不新鲜食物的视频来导出本课,这个导入方式特别巧妙且极具吸引力。一方面,视频素材来自本班学生的真实经历,能迅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他们产生强烈的代入感;另一方面,以具体的因饮食不当引发身体不适的事例开篇,直观地凸显了注意饮食安全的重要性,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整堂课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侯娟老师利用实物对比直观有效。 在课堂中运用新鲜和腐败的实物进行对比教学,这是非常明智的做法。学生们可以通过视觉、嗅觉等多种感官亲身感受新鲜食物的色泽饱满、气味正常,以及腐败食物的变色、异味等明显特征。这种直观的呈现方式,对于四年级的学生尤其是在生活适应课程的学习中,能够极大地帮助他们清晰地区分两种不同状态的食物,深刻理解饮食安全中关于食物新鲜度的关键要点,远比单纯的口头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侯娟老师设置的游戏环节增添趣味与学生的参与度。找新鲜食物的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一步巩固对新鲜食物特征的认识。通过参与游戏,学生们不仅能更加熟练地辨别新鲜食物,还能在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反应能力,使得课堂教学不再枯燥,而是充满乐趣与互动性。

       最后的拓展内容丰富多彩。能将教学内容从单纯的新鲜与腐败食物对比拓展到食物的各种安全方面,体现了侯老师教学思路的开阔性和完整性。这让学生对饮食安全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不仅仅局限于食物新鲜度的问题,还涉及到如食品添加剂、食物过敏、食品加工卫生等多个维度的安全知识,有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更综合的饮食安全意识,更好地适应生活中的饮食选择。

       总体而言,侯娟老师的这堂《注意饮食安全》公开课亮点颇多,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对饮食安全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是一节非常成功的公开课!

               五年级《爱护公共设施》

        杨锦老师的这堂生活适应公开课《爱护公共设施》,教学设计巧妙,教学过程生动有趣,有效地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了爱护公共设施的重要性。

        杨锦老师以经典的“三个和尚”故事导入课程,通过回顾故事让学生明白合作互助的重要性,巧妙地从旧知过渡到新知。紧接着,通过出示滑梯、长椅等常见设施引出“爱护公共设施”的课题,这种导入方式既能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能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后续课程内容的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杨锦老师准备的素材丰富,贴近生活。先是出示校园的视频图片,展示宣传栏、滑梯、篮球架等校园内常见的公共设施,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身边的公共设施;随后又出示路灯、宣传栏等小区里的公共设施以及滑梯、秋千、健身器材等广场里的公共设施。这些丰富多样且贴近生活的素材,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公共设施无处不在,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从而更好地理解课程主题。

       杨锦老师注重观察与表达,与互动性强。设置了多个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的环节,如观察校园、小区、广场里的公共设施后,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所看到的公共设施名称及特点等。这种注重学生观察能力培养以及口头表达能力锻炼的方式,不仅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还增强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氛围。

       本堂课的一大亮点是杨老师巧妙地运用了两个小游戏来巩固教学内容。在“点亮城市计划”游戏中,让学生找到公共设施并涂抹上色,这种趣味性的操作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在游戏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公共设施的认识;随后的小组PK游戏找公共设施,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通过游戏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好地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在学生通过游戏等活动对公共设施有了一定认识后,杨老师清晰地讲解了公共设施和个人物品的区别,通过明确的对比,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公共设施的概念及其独特性,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

        总体而言,杨锦老师的这堂《爱护公共设施》公开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多样且富有创意,注重学生的体验与互动,是一堂出色的生活适应课程。

00:39
00:30
00:35
00:29
阅读 59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