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引领促成长,且思且行共芬芳——海南省基础教育优秀成果课题组专家第四次(走出去)集中培训活动心得体会

创建于11-18
阅读 452

活动介绍

        为进一步推进“文化渗透 环境育人”的理念落地,研讨传统文化融入游戏的可行性和实践效果, 2024年7月11日,我园第四次“走出去”集中培训学习活动在儋州市那大镇中心幼儿园开展,此次入园学习活动,旨在探讨如何将传统文化自然而丰富地融入游戏材料的投放中。本次活动由推广课题专家组负责人张连珍老师主持,课题组专家、推广园课题组成员以及骨干教师共同参与。

活动方案

专家合影

      专家指导团队(从左到右)依次为:陈星玲、张连珍、田卓

课题组合影

      第一排从左到右依次为陈露、何丹枝、赖庭娜、陈万连、林盈、符晓婷。

      应到人数:6人

      实到人数:6人


观环境,思并进

在王琳园长的陪同下,课题组专家、推广园课题组成员们走进儋州市中心幼儿园,园内环境布局巧妙、游戏材料丰富,区域环境紧密相连,孩子们愉快的在各个区域穿梭探索着,他们在装饰着鲜艳色彩和独特设计元素的游戏设施上尽情玩耍。这些设施不仅美观,还富有教育意义,能够激发孩子们的探索欲望和创造力。

张连珍园长对孩子们在各个区域游戏中表现出来的游戏状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也肯定园所为孩子的游戏支持做出的调整和改变。  

如:  在陶泥区环境的布局上,打通了原来的局限性,为孩子们的自主游戏空间带来便捷和通畅。

在扎染区,为孩子们提供丰富多样、有趣可操作的材料,让他们在探索中学习,通过亲身实践创造美、表现美。

       在积木区,扩大孩子们探索空间的同时,也做好安全的保障。以支持的方式放手让孩子们大胆创作。

同时,张连珍园长针对户外环境的特点和布局,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1.强调应充分利用场地特性,扩展公共游戏区域,并丰富游戏材料的种类。

2.在材料收纳方面,提倡就近收纳原则,并建议增加辅助工具以提高收纳效率。

3.同时还强调游戏区域的布局不能太分散,同种或类似的游戏可以集中,提升游戏的流畅性和教育的有效性。

听游戏案例

《原来藤球还可以这样玩》

分享教师:朱建玲

        朱建玲老师的《原来藤球还可以这样玩》展示了儿童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游戏,通过不断尝试和调整材料和玩法,提升了观察、验证、反思和调整的能力。这一案例深刻体现了传统文化在儿童游戏中的自然渗透和儿童能力的提升。

《沙池里的房子》

分享老师:林正妹

        林正妹老师的《沙池里的房子》案例中,儿童自由选择游戏内容,通过建造船型屋,探索沙和水,体验黎族人民的智慧和探索精神。这一案例展示了儿童在游戏中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小小射箭手》

分享老师:李兰花

        李兰花老师的《小小射箭手》案例中,儿童自主选择材料和制定规则,展现了教师对儿童自主性的尊重和支持。这一案例强调了教师在儿童游戏中的引导作用和儿童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性。

思探火花

        在听取了教师的案例分享后,专家团队和园长们对每个案例的亮点和不足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他们强调了持续观察和推进游戏的重要性,以及在游戏后对儿童行为的深入分析。

答疑解惑

• 提出接下来如何进行藤球游戏的进一步探索?

        朱老师回复,儿童在案例后增加了滑板车、木板、篮子等材料,以探索藤球的新玩法。这一探索不仅增加了游戏的多样性,也促进了儿童创新思维的发展。

• 过程中如何做到儿童游戏的自主性与教师支持?

        林老师分享了儿童首次将竹竿与沙子结合的探索经验,并计划利用数字化工具结合实际探索,让幼儿在探索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一计划体现了教育技术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创新应用。

点评与指导

张连珍:

       在应用课题实践中我们需要思考如何让传统文化与自主游戏的自然融合,关注儿童的如何创造性使用传统文化资源。

       1.关注儿童如何创造性使用传统文化资源。聚焦游戏材料的使用,支持儿童自由自在的探索,他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把权力交给儿童,回归到自主游戏精神。

      2.教师要重视持续性观察与倾听的重要性,走近儿童、倾听儿童,鼓励幼儿分享游戏中的想法和创造,不断在发现问题和解决游戏中的建构新经验。

       3.教师一定要打破固有思维。传统文化是在继承和发扬中传承发展的,民间游戏是黎族人民在劳动间隙自娱自乐的产物,传统的玩法不是实践的重点,学习先民苦中作乐的乐观精神、就地取材的游戏智慧,才是文化传承的魂。

田卓:

在撰写游戏案例时,教师想要呈现一个完整的动态,可以从分析人物关系、幼儿的心情、动作、语言等方面进行描写,也可以在记录和倾听的过程中,了解孩子的兴趣,了解幼儿想法和意图。教师就可以从中给与幼儿更好的支持。

陈星玲:

对于教师撰写游戏案例,我们要关注儿童本身,了解儿童的已有经验以及积累了什么新的经验。在他(她)感兴趣的游戏中不断探索又获得什么新的经验。先分析他的原有经验(兴趣、心理需求,社会交往等方面),预设游戏中还会有哪些发展。教师可以怎么样去推动?

王琳:

在新时代背景下,老师们都在积极思考着,如何在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改革的浪潮中,以崭新的视野、开放接纳与融合的心态,并基于儿童的独特视角,去探索和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接下来,我们需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传承,让其在新的教育环境中绽放出勃勃生机。

杨惠萍:

在游戏案例《原来“藤球”可以这样玩》中,幼儿在藤球游戏能够展现的自主性、创造性及与环境的积极互动,都离不开教师敏锐的观察,关注到孩子的学习品质,如:勇于挑战,善于倾听合作等,体现了对孩子学习品质的理解及挑战的积极鼓励。

甘群伟:

材料和分享的游戏案例具有真实性和趣味性,游戏案例逻辑性清晰。体现老师的放手、眼里有儿童的理念。

石琳:

从案例分享中我看到了教师的“放手”和孩子们自主自发的游戏。案例《沙池里的房子》中,儿童在自然材料竹竿、沙子水的游戏中展现了丰富的创造力。

梳理与反思

        • 环境与材料的整合:我们需要进一步整合环境设计与游戏材料,以创造一个更加自然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游戏环境。

        • 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应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游戏的引导者和支持者,鼓励儿童的自主探索和创新。

        • 游戏规则的共同制定:鼓励儿童与教师共同制定游戏规则,以培养儿童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 数字化工具的有效利用:利用数字化工具,如互动软件和应用程序,增强儿童对传统文化的体验和理解。

        • 家园合作的加强: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探讨如何在家中支持和延续幼儿园的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创新的持续探索:持续探索教育创新的方法,如结合现代科技和传统教学,以提升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这次深入的研讨和交流,我们不仅总结了过去的实践经验,也为未来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清晰的指引。我们期待通过这些努力,让孩子们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自然地吸收和传承传统文化,培养他们成为具有文化自信的新一代。

阅读 45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