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11 月 18 日,儋州市长坡中学“基于实践活动的高中语文课型”推广课题组迎来关键节点,专家们莅临我校开展最后一次验收成果展示课,此次展示课聚焦古诗教学,围绕课题中所涉及的古诗“读、议、探、默”模式展开,尽显高中语文古诗教学的独特魅力与实践价值。
此次展示课由罗谭老师负责讲授,授课内容为《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罗谭老师紧扣“读议探默”这一古诗教学模式,依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情,有条不紊地引导学生深入领略诗词的韵味与内涵。
读
课堂起始,罗老师充分重视“读”在古诗学习中的基础作用,精心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先是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让他们自由朗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自主熟悉诗词的文字内容,初步感知其韵律节奏,对诗词整体的情感基调形成一个大概的印象。随后,罗老师有序引导学生进行个别朗读与集体朗读,在此期间,罗老师时刻留意学生的朗读情况,针对字音、语调、停顿等关键朗读要素,适时地给予纠正指导,助力学生将诗词读准、读顺。通过这一遍遍饱含情感的朗读,学生仿佛逐渐走进了苏轼所营造的那个情深意浓的世界,沉浸其中,为后续深入学习诗词筑牢了基础,也充分契合了课题中强调的以读促学、以读感情的实践理念。
议
在扎实完成“读”的铺垫后,罗老师巧妙地抛出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问题,自然地开启了“议”的环节。例如,紧扣词中所蕴含的苏轼对亡妻的深厚情感这一核心要点,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深入探讨从哪些具体的词句可以深刻体会到这份情感,以及词人又是运用怎样独特的写作手法来将这份情感细腻呈现的。各小组成员在这样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各抒己见,课堂氛围热烈而活跃。罗老师则穿梭于各个小组之间,耐心倾听学生们的想法,适时地参与到讨论之中,巧妙地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解读诗词,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视野,使得学生对诗词内涵的理解更加丰富多元,这正体现了课题中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思维碰撞、深化知识理解的实践要求。
探
随着讨论的深入,“探”的环节应运而生。罗老师鼓励学生在“议”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深入探究。引导学生联系苏轼所处的时代背景、生平经历等多方面因素,去挖掘这首词背后更深层次的情感表达和文化意义。学生们在老师的启发下,积极主动地查阅资料、分享彼此的见解,尝试站在更为宏观、全面的角度去理解这首词,探寻它在苏轼整个创作生涯以及浩瀚的古代诗词领域中所具备的独特价值。通过这样的探究过程,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与课题所倡导的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提升语文综合素养的目标高度契合。
默
当学生经过前面几个环节,对诗词已经有了较为透彻的理解和深刻的感悟后,罗老师适时地安排了“默”这一环节。让学生静下心来,默默地回顾诗词的内容,在脑海中再次细致地梳理词句、回味情感以及总结自己在这堂课中的学习收获。这不仅有助于强化学生对诗词的记忆,更是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素养,让诗词所蕴含的情感、意境真正沉淀在学生的内心深处,成为他们文化底蕴的一部分,完美践行了课题中通过内化知识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实践路径。
罗老师精准地围绕古诗“读议探默”模式展开教学,借助多样化且贴合课题理念的实践活动,全方位地引领学生深度品味《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诗词的韵味与内涵,充分彰显出“基于实践活动的高中语文课型”课题在古诗教学方面的独特优势,为课题验收精心呈现了一堂精彩的展示课,也让全校师生对课题最终的验收成果满怀期待,期望它能为高中语文古诗教学乃至整个高中语文教学迈向更好的发展阶段提供有力支撑
课题组及专家合影
相片从左到右:翁壮中、董洋、曾秋丽、陈玉琼、苏玉桂、卢丽燕、罗谭、王硕英、符国康、羊秋秋
缺勤名单:陈玉琼、谢福才、刘家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