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深处韵悠长,诗书满腹自芬芳”,十一月,在这个收获与感恩并存的月份里,塔头小学任课教师齐聚一堂,继续开展“碧波”读书社读书交流活动。
本次读书交流会由刘坤老师主持,每位教师结合自身读书实践,相继以不同的视角,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在阅读中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
人常说,教育不是万能的。我要说,教育也不可能都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当老师切不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我一说,他就听;我一批评,他就改正;我一付出,立刻就得到理解和回报。那教育还有什么研究的必要,教育事业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如何体现?做人的工作本身就是有一定难度的,何况他们还是未成年人。
教育者要勤于思索,善于吸纳,不断感悟,思路常新。观念更新,手段才能创新。作为一名教师,生命年龄会老化,教育年龄会增加,教育经验会相对丰富,但无论如何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也要紧紧跟上社会发展进步的节拍。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无非是在学习知识的旅途中比学生先走了一步,好像在道德、情操、人格上不应该对老师有什么苛求,尤其不能要求每一位老师都像英雄人物那样成为学生的楷模。但是正像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所说的:"一个教师必须好好检点自己,他应该感觉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再也没有任何人受着这样严格的监督,因为,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的身上永远留下痕迹。"我想这里所谓教师的"威信"就可以概括理解为"教师的人格魅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对学生的影响会超过某一时期、某一阶段所宣传的英雄模范人物。
对学生真诚,绝大多数工作在教育一线的老师们都是可以做到的,尽管程度有所不同,尽省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上有种种缺点,但置身教育事业的老师们对学生的真诚是不容置疑的。接受学生,也是大多数教师做得比较好的,因为作为教育者,我们没有选择学生的权力,只有传道、授业、解惑的义务,不排斥学生是依法执教的具体体现,是师德的底线。可能在现实中确有个别学生,难以让老师从内心接受,但是我能够感觉到,老师们在试图改变学生的同时,也在努力地改造着自我。
老师肯定他们显而易见的特点不会触动他们的心弦,信心大增。而是要善于发现学生弱点中时隐时现的闪光点,让孩子们感觉到“在我的不行中也有能行的时候”,这样的表扬对孩子们来说是最珍贵的。
真正心中有学生,给学生一个客观公正、带有激励性的评语并不难,关键在于老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把给学生写评语看作一次与学生的交流,不是居高临下的批评,也不能是千篇一律的套话,而是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全面细致、客观公正地给予评价,多一点人情味,少一点空洞的说教;既肯定优点和成绩,又委婉地指出缺点或不足,让学生感到“老师是喜欢和重视我的”,让家长觉得“老师真了解我的孩子”;让学生看到老师的评语后不是无动于衷,而是有所触动,甚至还想多看几遍,让家长看到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后,增加了教育孩子的信心。这样的评语能够拉近师生间的情感距离。
和其他任课教师多探讨。一个人的眼光必定有限,说不定会对某些学生有些偏激。在课前课后,我会经常找其他教师探讨某一学生,这样就可以对该生在学习、行为、品德、爱好等方面达成共识,以免出现偏差。
如何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老师,让你的学生当时能够接受你、亲近你,离开若干年后记得你、怀念你,只能在实践中去学习、去探索、去完善,去朝着这个目标和境界努力。我愿意把它概括为一个字——“悟”,要用心去悟,悟出道理,悟出规律,悟出方法,悟出自己的差距与不足,才不至于在飞速发展的改革与创新形势下掉队。
“欲求教好书,先做读书人”,书中有无限远方,书中有万象人生。阅读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我们不断前行、追求卓越的动力源泉,教师时常要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教学就越轻松。
编辑:刘坤
初审:赵琪
审核:刘培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