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西佳处,群贤毕至;扬子江畔,英才荟萃。11月6日,为期三天的第五届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展示与观摩活动在扬州启幕,这是中国教育学会2024年度课堂教学展示与观摩(培训)系列活动之一。中国教育学会会长朱之文,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吕玉刚,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王日春,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江苏省教育学会会长朱卫国,省教育厅副厅长顾月华,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赵应生,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长金,副市长刘流等出席开幕式。
本次活动以“语文学科落实课程育人的实践探索”为主题,关注并助力小学青年语文教师提升教书育人水平,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近5500名小学语文教育专家学者和青年骨干教师参加活动。我校曹砚芳主任、刘丹丹老师有幸参加了本次活动。
3天里,33位老师以“语文学科落实课程育人的实践探索”为主题,对小学语文课程中习作、课文、口语交际等内容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参与观摩的老师学习到了丰富多元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从而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推动语文教学的新质发展。
其中的阅读课中,郝晓怡老师执教的五上《古诗三首》,诗歌教学中以诵读和想象为主要策略,引领学生层层深入,想象诗境,理解诗情,陶冶情操,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精卫填海》授课者王妍老师打破常规,“读”“思”结合,带同学们层层深入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王继玉老师执教的《草船借箭》教学中从单元语文要素入手,打造了一堂自主学习,独立分析,共同建构的课堂,让学生生感知了丰满的人物形象。王晓群老师的《梅兰芳蓄须》借助视频及道具,依据学情纠错、示范、引领,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升华了爱国热情。
表达课中,廖珊珊老师执教的口语交际《讲历史人物故事》,课堂借助AI,让学生实现和古人的对话,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表达兴趣。习作指导课《这儿真美》,黄平平老师针对学情,通过用实教材、用“活”教材来突破,借助书面语言、口头语言和媒介语言相结合,人智与数智相结合,激发表达与交流的心灵,生成表达与交流的新体验。
活动最后,陈先云理事长做了高屋建瓴、深入浅出的分析点评:他指出在教学时我们一定要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也要处理好部分之间的关系,内在的联系能让学生对整篇文章有更深入的理解;其次我们也应该有文体意识、题材意识,关注课文的文体与题材,帮助我们厘清课文的重点;教师在选取教学资源时,应该多角度筛选组合,充分发挥其教学价值。陈老师也提到课堂上不要怕冷场,我们应该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孩子发挥主动性;也要注重孩子的书写,中小学课堂上禁止使用网络用语等提醒。最后陈先云老师说“语文课堂其实很简单,是我们老师想多了,把语文搞复杂了。”
通过这次观摩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和阅读指导,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在小学语文的教育之路上,我们会不断前行,一路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