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8日,林书彬老师在高二(23)班上了一堂“海南红色文化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的课题课,课题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一、导入
在导入环节,林书彬老师从文昌发射基地发射采集月壤的嫦娥六号探测器说起,引入中国申请加入国际空间站的曲折历程,介绍了中国航天事业由弱变强的过程,总结了这些变化说明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从而引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课题。
二、梳理文本,理清思路“站”的角度
这一环节以“站”为立足点,通过梳理文本内容,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及段落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围绕这一内容涉及嘞三个问题:
学生作答
三、分析文本,概括“站”的精神
在这一环节中,以过去和未来为切入点,通过分析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中所体现的红色革命精神。
学生分析总结出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够站起来的原因后,林书彬老师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了海南解放的历史过程,让学生了解海南的革命史,也体会海南在解放战争中所呈现出来的红色革命精神,它们是一脉相承的,起到红色精神的浸润效果。
分析人民“站起来”后,要继往开来还需要怎样的精神品质后,林书彬老师概括式地介绍了海南近二十年来各方面的发展变化,这些发展变化都是承袭先人的红色革命精神,并在它们的基础之上开拓创新。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红色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四、赏析文本,体会“站”的情感
引入海南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后,林书彬老师引导学生总结面对这样的发展变化,内心充满了(自豪之情),那么在文章当中,作者的情感是怎样的。通过过渡,让学生再回到文本阅读,结合语段体会作者在开幕会上发表演说时的情感。
学生结合文本,分析作者的情感
五、总结
在总结的基础之上,联系海南的发展进行思想上的升华。
六、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设计情境,以海南解放战争取得胜利为材料,让学生根据任务完成写作。
教师点评
刘鹏老师:
教学过程思路清晰,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在重难点的突破中适当的引入海南红色文化精神的相关资料使学生在了解本土红色文化内容上加深了课文情感的把握,很好地达到了文化精神的理解和传承的目的。
课后反思: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选必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作者从回顾历史、立足当下、展望未来三个方面讲述了中国人民不仅“站起来”,还会“富起来”“强起来”,全方位表现了民族自豪与自信。文章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因此,在授课过程中,为了挖掘文本中所呈现出来的红色革命精神,我尝试结合了海南的战争史以及发展史的内容进行展开。这样既拓展了文章的深度与广度,又能让学生感受红色革命精神在新时期的继承与发展。
针对以上本堂课教学环节有五个部分组成。在导入上,为了突出“站起来”这一内容,我选择了海南文昌发射基地为突破口引入航天事业的发展的艰难历程,让学生在感受航天人的航天精神的同时,了解到中国发展的不易,继而总结出在经历艰难之后——我们站起来了。主要教学环节以“站”为立足点,通过“站”的角度、“站”的精神和“站”的情感等三个层面分别梳理文章内容,概述红色革命精神,感受作者自豪、自信和骄傲等情感。在这些环节中,适当地融入海南红色文化资源,如海南的解放史、海南的发展史,目的是让学生学习文本的基础上,对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有所了解。课堂总结时联系了海南的发展,重申了红色革命精神的影响。最后的作业布置则是以海南解放战役的胜利为材料,让学生根据任务进行写作,通过这样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去了解海南的历史,了解海南的红色文化资源,从而感悟红色革命精神的内涵。
整堂课的环节设计相对合理,以“站”串联整个课堂,让学生一下子就能抓住其中的关键字词进行解读文本。环节环环相扣,衔接也比较自然流畅。在讲解的过程中适当引入海南本土的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了课堂的内容,也拓展了课堂的容量,达到红色革命精神的传承与理解得学科素养目标。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情感引导不足。在体会“站”的情感一环节中,学生能找到相关的语段进行赏析,但是在诵读过程中情感不到位,不能充分体现作者的相关情感。针对这一点,在授课过程中并未加以引导,让学生反复诵读,直至大致能把握其中蕴含的情感,这样才能到达情感的升华。
其次,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运用尚有不足。本堂课主要集合了图片和文字材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红色文化资源的内容,但还是略显单薄,尤其是介绍海南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上,单纯地呈现文字,虽然直观,但震撼力不足。这就无法真正让学生深入体会红色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在运用的过程中,形式不够多样,基本是作为文本红色革命精神的补充材料,与文本结合的路径相对狭窄。
最后,效果的检测有待改进。课后作业多以海南红色文化资源为材料进行设题,或是题目比较简单,没有达到感悟红色革命精神内涵的效果,;或是题目信息容量大,需要学生重新大量阅读相关史实才能完成。无论是哪一种,都很难达到既然学生了解海南本土红色资源的目的,也难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红色革命精神的领悟。因此,如何进行相应的检测,还需要进一步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