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教研,精磨细研

——吉林省实验中学数学组教研活动

吉林省实验中学数学组
创建于2024-11-18
阅读 35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教育者,非为已往,

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

    11月14日,我们有幸邀请到了东北师范大学的知名教授高夯与高中组数学老师共同探索数学教育的奥秘,分享教学心得。高夯教授以高屋建瓴的视角和深入浅出的讲解,为老师们带来了学科前沿知识,拓宽了老师的视野,使老师们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探索。

    高夯教授从基本不等式开始讲解,二维基本不等式遵循数学上人的认识从感觉开始,再从感觉上升到概念,最后形成思想的过程,这也是教师教学方法的设计思路,并以几个具体实例指导思维的延伸,为老师们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难题提供了思路。接下来三维不等式中高夯教授启发大家将三维不等式与三角形面积海伦公式结合求最值,让大家受益匪浅。

    此外,高夯教授还强调了高中数学知识的整体性,提出高中数学问题的思考,并从大学的上凸函数,下凸函数定义和几何解释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综合数学素质。最后,高教授提出对于一般的学生,从感性上认识数学,优秀的学生,应该上升到形式化的数学,有数学天赋的学生,形成数学思想的教育建议。此次讲座为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搭建了桥梁,促进了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实践的优化,对高中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深远意义。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

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

    在教育的舞台上,薪火相传,指导实习生精心打磨每一堂课,也是教师指导团队协作与专业成长的强力引擎。两节磨课活动中,每一位实习生和参与者都将成为教育进步的推动者,为学生打造更优质的课堂。

    第一节课:王子清同学讲授《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贾雪泓老师王子清同学的授课进行了分析与点评。首先对该课新旧教材中三角函数的定义进行了对比,并强调了通过角的终边与单位圆交点的坐标定义三角函数的意义。

   

    同时指出在该课整体设计时应从学生角度出发,在大单元的背景下设计教学,突出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学习目标;在教学中从三角函数的概念理解基本关系,同时强调本节课的难点是基本关系的应用。并为后续教学设计的完善提供了指导意见和研究思路。

第二节课:杨佳林同学讲授《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指导教师吕艳鸿认为

一、从本堂课的教学以及磨课过程可以看出杨佳林同学有较高的个人素养,板书工整,语言表达清晰,语速适中,节奏感较强,有很好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数学修养方面:能用很短的时间接受,理解本堂课要点,并在课堂上以恰当的方式加以表达,应用与实践,体现其有扎实的数学根基,较深的数学修养以及很强的实践能力。能够抓住本堂课的要点,通过复习回顾,尤其是以表格的形式,更加直观的引导同学完成以上内容,使得本堂课难点的突破变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二、从本堂课的教学方面:

    等差数列求和的“倒序相加法”以及本堂课的等比数列求和的“错位相减法”都是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此。杨佳林同学充分的抓住课堂的核心,恰当的选择教学方法,经过精心设计,落实了重点,克服了难点,很出色的完成了本堂课的教学任务,从本堂课内容的有趣的故事情景引入,有力的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知识的欲望。抓住本堂课的要点:类比于等差数列的学习,进而探索等比数列的相关问题。

   一个小遗憾:例题的讲解中有口误,但是瑕不掩瑜,无法掩盖本堂课是一个实习生完成的一趟优秀课,对于该同学的教师生涯,个人充满极高的期待!

    高夯教授和李淑文教授对两位老师的课做了进一步的指导:无论是语言,板书及PPT都要进行规范,每节课要形成严密的逻辑,课堂的内容不要过满,给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最后,教研组组长李景秋老师对两位实习老师进行了简单的点评,并对于有志于加入教师队伍的各位研究生提出了相关建议。

    

教研活动虽已结束,但热情不熄。思想碰撞出的智慧结晶,是前行之光。我们满载收获回到课堂,为学生开启知识宝库。教研之路漫长,我们会继续求索,用更优质教学培育希望之花,让教育之花永远绚烂。

阅读 35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